新华社广州10月10日电(记者王攀)亚运即将叩响广州的大门。开门迎客,当洒扫庭除。广州以“蓝天碧水”兑现了“绿色亚运”的庄严承诺。
一诺千金。乘亚运东风,2004年以来,广州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综合治理空气环境和水环境行动,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市民对蓝天白云、清澈河涌的温暖记忆正在逐渐恢复。
以“铁腕”治污确保环保工作顺利开展;高度重视民意民情,充分讲求治污的群众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不求一时成绩,着眼长远功效,突破机制之“困”,推进环保工作深入发展——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广州打出的是一套铁腕治污“组合拳”。
对环境违法“零容忍” 广州铁腕治污保“蓝天碧水”
事实上,从2004年7月广州正式进入第16届亚运会筹备进程以来,广州环境治理就坚持对环境违法“零容忍”,形成“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的执法态势。
以大气环境治理为例,今年1至7月,广州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50249人次,检查企业19664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895宗,行政处罚案件2050宗,责令关停企业(项目)1018家(个),罚款总额达4126万元。
对此,苏泽群说,“铁腕执法”已经成为广州市环境执法的工作常态。“环境治理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他说,“可以透露的是,广州市政府已经通过方案,亚运会期间,对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实施停产或限产,目标只有一个:确保大气环境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眼下,广州市的“蓝天工程”仍在继续。目前,广州环保部门已经给一批重点行业、企业开出了一份“930大限”清单: 11个重点监控行业的4000多家企业以及超过1200家使用燃煤小锅炉的企业,必须在9月30日前完成所有整治工程,否则实施停产或者限产。
而在“铁腕治污”的背后,广州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经济答卷”。广州在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从2004年的576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3481亿元,同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07%,比2004年提高12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连续5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灰霾天数减少63天,为近年来最少的一年。
“这一对比说明,铁腕治污的意义在于彻底打破‘先污染后治理’传统思维模式。它强有力地证明,利用亚运契机推动广州乃至珠三角尽快走上科学发展、清洁发展的道路,是完全可能的,也是迫在眉睫的,”苏泽群说。
群众性、合法性、合理性:环保治污需迈“三门槛”
饮食服务和建筑工地——这是两个看起来和大气环境质量关系不大的领域。然而在广州的亚运环境整治行动中,恰恰是这两“关”难度最大。
“人们常说,一次体育盛会能改变一座城市。在环保领域,亚运的确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群众需求、政府构想和社会反响之间的关系,这次盛会既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也给我们未来的环保工作提出更多挑战,”苏泽群说。
苏泽群说,在人口密集的状态下,同时大规模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和城市建设工作,无疑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巨大考验。
“比如施工扰民等问题,我们确实考虑不够,因为我们把城市维护和建设的权力下放给基层部门,却没有及时建立配套的监管措施,群众对此有意见是正常的;其次,积极推进环保工程也暴露出我们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中重视成本核算与工程进度,忽视噪声、油烟、粉尘等污染防护的缺陷,这些都‘逼’我们进一步完善城市环保工作理念、加深环保工作力度,”苏泽群说。
在这位“绿色亚运”的实施人看来,“群众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环保工作的首要“门槛”。“以大气治理为例,我们以往重视工业治污控污,随着亚运环保工作的开展,我们认识到群众对城市环境治理的需求是多元化、深层次的,比如城市油烟、工地粉尘等。我们大力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今年前7个月,这两方面的群众投诉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9.9%和35.3%,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
亚运还促使广州的环保工作更加讲求“合法性”。苏泽群介绍说,广州大气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整治方案都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门报告,“以水环境治理为例,不论是方案的制订还是资金的调拨,人大都进行了充分的审议,30多批广州市人大代表视察了治理进程,这使得相关治理结果曝晒在阳光下,赢得群众的高度认可”。
环保治理还必须讲求“合理性”。苏泽群说,环境保护耗资巨大,“花多少钱,花哪里去了,群众非常关心。亚运环保进程中,我们不仅要控制住各项工程的造价,还要给广大群众明确交代;同时,如何充分发掘市场力量、形成多元化投资环保格局,也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环境治理,千难万难,归根结底一句话,政府在这一进程中负有巨大责任,理应知错即改。正是因为我们坦然面对群众的意见,‘绿色亚运’才能逐步得以实现,蓝天白云、碧水清波才能重现羊城。现在,我们再举行相关座谈会、公开会,群众提的建议和期盼远多于投诉和批评,这让我们感到欣慰,”苏泽群说。
后亚运时代:制度建设保障治污效果“不反弹”
眼下,广州亚运空气环境保障即将进入第七阶段的工作,主要任务是落实“亚运空气质量保障总体方案”及配套的污染控制、测报、监管、应急等5个子方案。
苏泽群说,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措施,他对亚运期间广州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抱有充分的信心。
然而,社会舆论并不就此满足。不少群众发问,亚运会之后,广州是否还能留下一个蓝天碧水的好环境?
“我相信亚运之后,环境质量不会出现群众担心的那种‘反弹’,”苏泽群说,“后亚运时期,环境福利持续惠及全体市民,这是因为我们以亚运为契机,正在探索为城市环保工作突破机制之‘困’。”
事实上,作为落实“绿色亚运”承诺的一项突破性举措,广州尝试打破部分环境治理领域“多头管理”弊端。苏泽群介绍说,以水环境治理为突破口,广州市的“治水方略”改变了旧思路,从单独的水道管理向全水系协调管理转变,从以往多部门管理、“多龙治水”向成立水务局、综合水环境整治工作“一龙治水”转变,不仅推出了治水一揽子方案,还挂牌成立了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作为亚运环保的另一项探索,广州还尝试将环保治理行动从“结果透明”向“过程透明”转变。苏泽群说,实践表明,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的理解不断加深、要求不断提高,仅仅公布环保治理结果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让环保工作不落空、不被质疑,打开环保治理之门,让广大群众参与到环保治理进程中,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苏泽群说:“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广州的努力和区域联动,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各地,通过亚运环境保障形成的区域、流域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必将继续促进整个地区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使亚运环境保障惠及珠三角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