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治污何时实现?助学贷款何时落实?矿难何时不再?……
“要求一个‘终极答案’也许太苛刻,但总该有些阶段性成果。”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星斗19日对记者说,中国百姓在今年见证了公共领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而有关部门不应该让公民将种种“悬念”带到明年。
环评留下悬念――国家环保总局新年伊始即以强硬姿态进入公众视线,“黑名单”叫停总投资额1179.4亿元的30个大型项目。但是,源头治污何时实现?
教育留下悬念――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怒斥教育收费问题达45分钟,公开点名批评8省市不重视助学贷款。然而,贫寒学子真的不愁学费了吗?
焦头烂额了一年的安监总局留下悬念――“救火队员”忽东忽西、李毅中几番怒斥,而矿难依然此起彼伏。
连刮了几年的“审计风暴”同样留下悬念――审计长李金华一再推出爆炸性的审计报告,却面临着西西弗斯式的无奈。
……
“不论是‘审计风暴’还是‘环评风暴’,关键是看最终结果。”胡星斗说。近年来,有关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李金华、张保庆、潘岳等“个性高官”也让人眼前一亮,但教育、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削弱了“风暴”的效果?
“中央政策大晴天,下到地区起点云,传到县里变成雨,落到镇里淹死人”――地方上的“肠梗阻”,被视为“悬念”悬而难解的重要病因。张保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陈,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
“利益关系上的错位,导致了地方的消极应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认为,这与行政监督、资源配置和行政立法有关。
更根本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规律。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社会问题就会大量出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扩大,社会阶层也将随之剧变。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期:价值观日益多元、阶层利益分化、社会矛盾多发……
而这些难题,显然不是几个或几十个“个性高官”、“良心官员”就能解决的。
“种种悬念的真正‘落地’,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是对各项制度建设的考验,也是对社会素质的考验。”胡星斗说。
种种难题,如何破解?专家认为,政府首先必须完善各个领域的相关制度。不论是环保、教育还是安全生产等领域,都还面临着监管难题,相关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同时,目前“自上而下式”的问责方式亟须完善。“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重视矿难的政府,为什么矿难就是压不下去?因为煤矿太多,上面很难监督日常生产。”胡星斗建议,应该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的监督问责机制,并使公众拥有充分的知情权。“让制度迫使地方官员自己去努力解决问题。”
“政府要敢于正视存在的问题,敢于担当,并想办法解决。”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石志夫说,政府要与社会形成合力,系统化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快给“悬念”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记者 沈刚)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杨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