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主:王晓峰推荐单位:国家环保总局核安全中心
四世同堂共建和谐文明
王晓峰同志家里有6口人——年已89岁的奶奶、父亲、母亲、妻子和女儿,是一个四世同堂之家。在全国倡导共建文明社会的今天,他的家庭符合五好文明家庭的条件。
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家,就没有你们的今天。”这几乎成了奶奶、爸爸、妈妈的口头禅。
王晓峰知道这不是什么大话、空话,那确是老人的肺腑之言,他深深理解老人对党、对国家的那份热爱。
王晓峰父母如今也已退休在家了,他们最大的心愿是能在社区继续为祖国、为党、为大家做点什么。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家都养成了乐于助人、急公好义的品质。邻居里,谁家有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到他家寻求帮助。常常会有忙于工作无法接送孩子的年轻父母过来,家人总是爽快地答应,不但管接送,还管照看呢!“雷锋之家”是邻里给他们的美誉。
随着公益活动增加,
王晓峰全家也热心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每次号召捐款捐物,夫妻二人在单位捐,父母在社区捐。每每看到街头行乞的残疾人,他们总会予以施舍,尽一份爱心。单位、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他们都积极参加,申奥、迎接奥运公益长跑他们参加,公益植树他们参加,各种比赛他们均参加。在这些活动中有的他们还拿到奖项,如爱人是400米比赛冠军,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王晓峰的摄影作品获得二等奖等。参加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家庭生活,更净化了全家人的心灵。
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
曾经的生活拮据养成了王晓峰全家勤俭持家的传统。在物资较为丰富的今天,全家的原则是有用才买,绝不浪费。购买电器时节水、节电成为挑选的原则。女儿很小便懂得节约用水,随手关灯,因为在家里水龙头、墙壁上贴满了这样的提示。家里每人的衣物都不多,最多的是女儿,都是邻居、同事孩子穿过的旧衣服。看过的报纸也有专门的收集处,积攒多了连废纸箱一同送到垃圾收购站,一来可换些钱,二来也可回收再利用。
环保问题是关系到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对此王晓峰全家都很关注环保,看到什么环保方面的信息,大家总要讨论在家里如何实施。因此家里一直严格遵守垃圾分类丢弃的规定,家里用过的废旧电池,总是收集起来一起扔到专门的垃圾桶里,为维护小区生活环境尽一份力。每年春天全家都要参加义务植树,一是踏青,放松心情,二是绿化祖国,惠泽后代。
他们是热爱生活的家庭,这个六口之家愿意并肩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户主:陈璞
推荐单位: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言传身教催人奋进
陈璞同志的父母从小教育他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自强、自立;要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在陈璞兄妹4人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经常鼓励他们要向前看,要宽容;不计个人得失;勇于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党的培养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下,陈璞自觉地参加政治思想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努力使自己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从1978年至1998年,陈璞参加了大学英语教育、环境保护管理专业、经济管理专业和法律专业的学习,使自身不断积累知识、丰富思想并在实践中体会,努力站在不同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和处理事务,体会较多,收获很大。“有为才有位”,努力提高环保部门的地位和社会形象。参加工作以来,陈璞能够听从组织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开拓工作。他下过乡,当过工人;1979年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在环保研究所和政府机关做了20多年,现从事公益组织工作。他的体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以人为本”和“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无往不胜。例如:内蒙古环保局是1995年成立的,当时陈璞任综合计划(国际合作)处处长职务。全局一年的所有经费只有180万元,只有人头经费,没有工作经费,陈璞所在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编制规划,围绕国家环保总局工作重点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目标和发展计划,落实在每项工作中。与自治区财政厅、计委和国家环保局沟通和协调,保证了每年按计划和目标完成,到2000年,每年工作经费达到1800万元,基本上保证了全区重点工作的需要。[page]
户主:吴险峰
推荐单位: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
相互支持共同学习
这是一个热爱生活、崇尚学习、家庭关系和谐、不断追求进步的家庭。夫妻是大学同学,“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学习已成为他们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因此,相互支持、共同学习是他们十多年来的家庭生活的主旋律。
丈夫吴险峰,原为山东省枣庄市水利局干部。他不仅在本职工作中表现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同时,他依靠自己在业余时间的刻苦学习、不断努力,在1997~2003年6年的时间内,先后取得武汉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博士学习期间,参加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和南水北调西线环境影响等重要研究项目,是骨干成员。毕业后,在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工作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学习,继续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博士后研究。
妻子付青,原为枣庄市水利设计院的工程师,在爱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在1996年考取了会计师的任职资格,并通过公开招考考入枣庄海关工作。在崭新的工作岗位上,她不断学习海关业务知识,很快适应了工作,并结合工作和学习心得多次在青岛海关的刊物上发表业务论文。在积极工作的同时,她克服了丈夫在外学习、孩子小需要照顾以及家庭经济上的压力等一系列难以想像的困难,不断追求知识,通常在孩子睡着后开始自学枯燥的数学、英语等功课,每天学习到深夜。通过自学,2002年考取了全国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硕士学习期间,克服了在北京和枣庄之间的来回奔波和家庭、工作的矛盾,坚持完成了学业,2004年6月顺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学习,这个家庭放弃了曾被别人认为很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时间和经济上付出了很多,尽管现在的家庭生活非常俭朴,但一家人内心却非常充实。“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这个家庭经常聊以自慰的座右铭,正是有了学习这个共同的追求,使这个家庭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户主:姜霞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家人支持是事业前进的后盾
姜霞同志的家庭成员有6位:婆婆(负责家里的采买等后勤工作)、妈妈(负责家中一日三餐和宝宝的教育)、爸爸(家庭保健医生)、丈夫和宝宝。如此成员构成的家庭在北京甚至全国可能都不多,而且和睦相处数年也着实让人羡慕。
姜霞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创新基地工作,丈夫在一家it公司,由于两人正处于事业的创业阶段,工作非常紧张,宝宝出生后两岁前一直留在兴城由姥姥和姥爷照顾。婆婆不仅负责家庭后勤,还常以实际行动帮助姜霞的实验工作。有一次实验需要大量小瓶,婆婆顶着炎炎烈日跑遍了周围所有的照相馆搜集了近400个胶卷瓶,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目前,爱人为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而姜霞本人负责国家重大基础理论规划项目(973项目)第四课题第二子课题“湖泊营养物的微生物转换过程及生化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同时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的秘书长。如果没有几位老人家将家庭负担默默地全部承担起来,使小两口没有家庭事务的压力,他们很难取得现在的成绩。
父母们常常告诫小两口:作为年轻人,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和学习上,而家人就是事业前进强有力的后盾。父母们的默默劳作,不要一丝回报的实际行动让小两口意识到:社会的进步基于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家庭幸福的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和付出是对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贡献,而父母对孩子事业的这份支持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姜霞夫妻二人的努力源于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因此作为儿女,他们只能以努力的工作回报默默付出的父母;作为父母,他们已经并将继续为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深爱的宝宝;作为社会成员,姜霞夫妻二人仍将继续热衷于投身的环保事业;作为家庭成员,将感怀家庭给予他们事业上的无穷动力并将永远深爱着自己的家庭。[page]
户主:冯东方
推荐单位: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困难面前更要乐观生活
冯东方同志与爱人赵红卫1993年结婚,婚后爱人赵红卫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建设银行工作。冯东方于1994年调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工作,1995年继续在职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学习,夫妻二人一再延期要孩子,把精力集中在工作和学习上。经过不懈努力,两人均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爱人赵红卫更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02年在完成博士论文后他们迎来一个新生命的降生,但不幸的是孩子因为吸氧过量导致视网膜发生严重病变,虽然夫妻二人克服了种种困难前往日本就医力图挽回孩子的视力,但终因病情过重而未治愈。在巨大的灾难和悲痛面前,夫妻二人相互鼓励、相互支持,逐渐从巨大的悲痛中走出,并就生活和工作的一些基本问题达成了共识:一是要积极乐观地生活,教育好孩子,给孩子健康的家庭环境和正常的教育;二是要更好地工作,回报社会对孩子的关爱,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回国后二人就分别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同时要面对家庭和抚育孩子的沉重负担。作为母亲,冯东方同志在处理家庭和工作上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在工作上积极努力进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作为盲童,孩子在生活上需要母亲给予更多的照顾和教育,经常是要在孩子休息以后才能抽出时间来处理工作上的事务,有时为了加班就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爱人。每当这个时候,爱人总是给予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正是由于家人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努力,冯东方同志在近两年来承担了多项研究和调研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有3项参与和主持的调研报告获得了总局调研报告一等奖和二等奖,承担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年报编制等工作也得到总局有关领导的好评,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和研究专著,冯东方同志也被评为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