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赵欣
人们买手机、电脑时会习惯地问问,“辐射大不大?”在他们心目中,只要辐射小,就是好产品。殊不知,电子信息产品携带的铅、汞、六价铬等有毒有害金属,正在深深地伤害我们的健康。
根据《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规定,从3月1日起,我国新出厂的电子信息产品都得加贴环保标志。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产品,加贴绿色e标志;内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产品,加贴橙色警示标志。
中国版rohs
事实上,早在2003年1月欧盟便通过了rohs指令,即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该指令出台后,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
为此,我国相关部门也于2004年出台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6年2月28日,信息产业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制定了内容更为细化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业内人士称之为中国版rohs。
国内一家知名通信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本次《管理办法》所限制使用有害原材料与欧盟环保指令所禁用的原材料相同,"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方面正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电子产品环保两步走
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对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也充满了中国特色,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两步走"策略--
"第一步"是指在《管理办法》生效前,要求进入我国市场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进行自我声明。"第二步",自我声明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将进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进入该管理目录后,如果产品不能实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则需按照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进行强制性3c认证后方可进入市场。
“我国的目录管理方式有别于欧盟rohs指令的管理方式。” 信息产业部经司市场与体制改革处处长黄建忠向本报记者强调。据悉,欧盟rohs指令是将在直流电15000伏特以下、交流电1000伏特以下的电子产品全部纳入约束范围,然后对其中所谓"技术尚不成熟、经济上不可行"的产品进行豁免。而按照我国的目录管理方式,这个目录一开始是“空”的,再慢慢将那些“技术上已经成熟,经济上尚可行”的产品放入目录中,而不放入目录的产品就意味着暂时被豁免。
对此,信息产业部经运司司长周子学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方,“对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就好比做饭,目录管理是将米先淘一遍,将淘好的、能做饭的米放到锅中;而rohs的管理方式是将米和杂质都放到锅里做好饭后,再将杂质挑出来”。
真动作
《管理办法》从去年2月颁布到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在这一年当中,各个厂商都在“环保”牌上卯足了劲儿。
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推广部经理上官军艳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 2006年7月波导就率先通过了欧盟“双绿指标”(rohs/weee),实现了从生产线到产品的全部无铅化。“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贴上绿色标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厂商们一直是不患“难”而患“不公”。“希望《管理办法》能对整个产业链的所有厂家都严格限制,不能大家行动不一致。”某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起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对此,黄建忠处长给出了一颗“定心丸”。他说,信息产业部对积极开发、研制新型环保电子信息产品的组织和个人,会给予一定的支持。而对于拒不执行该《管理办法》的企业将给予严厉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