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覆盖四川、重庆等11省市,以2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42.7%的人口。长期以来,化工围江、小水电过度开发、非法采砂等,让河流不堪重负。
“从长江大开发到大保护,这个转变非常及时。”三峡大学何伟军教授表示,应继续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创新水权、排污权、碳排放交易等机制,永葆长江生机和活力。
近10年来,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突破300亿吨,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承载力已接近上限。目前,长江沿线共布局化工园区62个,生产企业约2100家,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
为破解长江经济带长期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问题,确保母亲河一江清水延绵后世,沿江地区如今正加强环境治理,一批高污染重化工企业被关停。
重庆市环保局联合市公安局于日前启动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执法专项行动。10个现场执法工作组对重点筛选出的第一批31个重点排污单位开展为期一周的现场检查。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针对自动监控环境违法行为隐蔽性强、违法线索极易灭失等问题,他们在前期就对本轮抽选的重点排污单位进行全面排查,通过查阅企业自动监控设备备案档案资料、调研自动监控平台的历史数据、收集异常信息等,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环节,制定突击检查方案,确保第一时间查实违法行为。
截至7月30日,专项行动共发现违法行为并立案22件,拟移交公安机关涉嫌追究刑事责任案件3件,有力地打击自动监控环境违法行为。
7月31日至8月2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检查组,兵分两路就《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针对个别涉河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问题,执法检查组及有关区县提出,通过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厘清权责关系、明确牵头部门等方式,推动河道生态环境实现有效保护。
执法检查中发现,由于涉河违法行为违法成本低,调查取证和定罪量刑难,河道执法监管难度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涉河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少数单位和少数干部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没有根除,违法开采、违法排污、违法建设等涉河违法行为还时有发生。加上属地乡镇政府无执法主体资格,放任了部分河道砂石无序开采。
为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这一困局,重庆规定了25类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追责行为,强化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责任。此外,党政领导干部利用职务影响,限制、干扰、阻碍生态环境和资源监管执法工作,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调查和监测数据等,也将被追责。
同时,重庆在全市范围建立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凡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此外,重庆还通过环保税减免对企业正向激励。今年1~6月,全市环境保护税纳税人申报应纳税额2.06亿元,实际应纳税额1.36亿元,减免税额6952万元。
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税的征收和优惠政策的落实,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全市半年环保税减免税额占全部申报税款的33.8%,说明企业治污减排力度逐步加大,环境保护税的正向激励机制作用正逐步发挥,鼓励节能减排、引导绿色生产,改革效益已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