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传奇多,囊谦有新说。
【永强的肩】
康巴汉子永强左肩上挎着的藏式羊毛包成了全场亮点。“这支是不卖的,多少钱也不卖。你喜欢我可以再让她们做。”面对众多询价购买的人,永强说。他坚定的拒绝里面有故事。
精美的藏包
永强肩上的这个包是“半边天合作社”出品。是志愿者设计师曲咪娜特意为他设计、他媳妇尕瑞亲手为他做的,他珍爱得很,包不离身,于是把自己弄成了行走的广告牌。
藏包拥有很高人气
永强何许人?
永强的家乡在囊谦县。这块青海最南端的土地,随着海拔低下一些,山水也跟着柔美起来,“玉树小江南”便是这个意思了。此地以105座寺庙成为全国县级拥有寺庙数量之最;此地处澜沧江上游,乃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核心区域,“环境保护的担子是要挑的”,这是永强的自觉。
永强肩上的包就是一种“挑”。
永强做过囊谦县毛庄乡的教师,他对于育人有本能的关注。随着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草原上的原住民们渐渐搬到城镇生活。生产生活形态的改变,使得一些人无所事事甚至做起了不好的事,垃圾废物也多了起来。如何给大家找点有“福报”的事情做?永强选择守护天赐净土。2009年,他发起成立“毛庄乡奔康利民合作社”,带领村民们保护生态,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奔康利民”四字直奔主题。
合作社成员定期到草场捡拾垃圾、种树、监测水质。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这件事儿做了起来,没钱的困扰也来了。最简单的例子,为了鼓励村民不乱扔旧电池,永强们搞有偿回收,钱是成员们自己兜里掏出来凑的,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永强的脑子开始转,转出个“妇女半边天合作社”。
“半边天合作社”是什么?
【藏族妇女的手】
一个傍晚,忙碌一天的永强回到家中,贤惠的妻子尕瑞把晚饭端到桌上,自己便坐在一旁继续完成那织了一半的藏包。永强停住手中的筷子看着妻子,一个念头跳出来:藏族妇女的巧手,一样可以为环保出力。
藏族妇女的巧手
就这样,永强组织自家媳妇在内的13名藏族妇女,择了个吉日,在2013年3月8日组成了“毛庄半边天妇女合作社”(又称南杰赛尕手工合作社)。“妇女合作社”和“奔康利民合作社”一脉相承。她们坚守着藏区最为传统的手工艺,在手工编织藏式产品过程中,坚持“环保优先”,不在水源地进行原材料染色。采用本地天然牦牛毛、牦牛绒、羊毛等材料,凭借灵巧的双手,通过编织、缝纫、毛毡等传统手工,做出一个个质朴脱俗的藏包、织毡、织带等有故事的手工艺品。
藏族妇女依靠勤劳致富
合作社成立最初,永强的盘算是通过巧妇的手艺换点收益,一来反哺环保,二来让妇女们脱贫。可惜,并不如愿。未经染色的牦牛绒、羊绒、牦牛毛等虽然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藏式特色,但底色多为黑、白、棕、灰色,产品略显单调,品种也单一。加之缺乏资金支持、专业技术指导及宣传推介,只能在玉树州小范围销售,而这样的手作物品,在当地受众并不大。永强的脑子又开始转了。这一转,转出个国际组织。
【彭奎的嘴】
彭奎,一个看着像在校大学生的博士,NGO全球环境研究所生态保护专家。2014年,他正式开始在三江源的社区工作。脑袋活络的永强听说后,利用一次FFI项目汇报的机会,经省林业厅国际合作处的张莉处长搭桥,永强和彭奎见上了面。
2016年,随着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的加入与协助,“合作社”得到极大助力。
从此,彭奎成了毛庄乡的常客,成了永强家小女儿俄金求措口中的哥哥。他给村民们搞环保培训、请来设计专家从颜色入手指导妇女们手作、联络各方公益爱心人士、四处寻找销路……凭着彭博士的一张嘴,普通的牧民成了能运用简易测水工具监测河流水源水质、评估水源保护环境效果的环保内行人,成了清洁三江源的“土科学家”。
“让做公益有收益,公益才能持续。”这是彭奎的主张。
2016年开始,收益上来了,13名藏族妇女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要知道,囊谦县可是国家级贫困县。“合作社”所销售每一件作品的收益,除了用于运营和支付妇女的劳动所得,其余悉数用做社区生态环境保护。
“合作社”的收益不仅是经济账。
不会写自己名字,汉语也只是简单应对的才旺卓玛和白玛才措抢着说,“现在在合作社做工,也可以让丈夫做家务接娃娃了,在以前这是不会有的。”如今,“合作社”已经变成了“种子”基地,成员们都成了教授技能和传播理念的一方红人。
“我最期待的就是他们不再需要我了。”彭奎说。
【众人的爱心】
政府机构、环保组织、责任企业、爱心人士……无数溪流汇入澜沧江,故事的参与者越来越多。
2016年,GEI邀请了成都迦入空间的艺术总监五之,在“合作社”开展了第一次关于产品设计制作和生产工艺技巧的培训。2017年3月,在五之的邀请下,北京拙茁文化创始人及主设计师曲咪娜及织识工作室联合创始人邢振等几位设计师,志愿参与了针对“合作社”的第二次设计指导。如今的“合作社”出品,都是曲咪娜带队设计的。面对产品色调单一的缺陷,设计师加入藏族传统“卡片织”编织技法,艺术价值高了许多。
编织技法展示
2018年,“BMW中国文化之旅”携手SHOKAY与毛庄“半边天合作社”联手打造“玉树印象”系列公益手工艺作品,在11月“BMW中国文化之旅创意节”上,将上架大量来自毛庄的创新手工艺作品。“玉树印象”系列公益手工艺作品也将于于2018年年底量产,并通过多方合作伙伴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公益售卖,所有销售所得反哺当地。
环保脱贫故事从毛庄乡发端,在别处续写。
北京农夫市集、上海云合铺子、西宁几何书店、玉树机场,13个藏族妇女巧手编织的极具高原气质的匠心手作,以古朴之态在和都市对话,关于扶贫自助、关于山水环保、关于女性自觉、关于文化文明……充满明示和暗喻。
责任编辑:景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