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沿线行)“三峡门户”宜昌:壮士断腕破“化工围江”难题
中新社宜昌8月1日电 (王庆凯 夏宾)2016年11月30日,随着总经理李先荣一声令下,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田田化工)停下运转的机器,着手拆除厂区。如今,拆除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即将进入土地修复治理阶段。
资料图:三峡库区近坝水域 郭晓莹 摄这是湖北省宜昌市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搬迁企业开展土地修复治理的第一个项目。这家距离长江100多米的化工企业,在册员工482人,截至2016年12月,公司资产总额2.1亿元(人民币,下同)。
“田田化工年销售额达到3.2亿,利税5000万(元)。”李先荣说,企业效益很好,接到关停通知时,全厂上下非常不舍,但为了保护长江生态,从长远看是值得的。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是三峡库坝区生态屏障,更是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
然而,化工产业却是宜昌的重要经济支柱,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6%,也是宜昌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2016年底全市拥有化工企业134家,且多分布在长江沿线,长江宜昌段“化工围江”问题突出。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宜昌48个具体问题,“化工围城”等环境治理任务重。
针对“化工围城”问题,宜昌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对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分类治理。壮士断腕“关”,在2017年关停25家基础上,今明两年再关停9家,并做到人员、设备、垃圾、土地“四清”;突出创新“改”,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30亿元股权基金,引导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痛下决心“搬”,高标准规划建设2个专业园区,制定配套政策,严把入园标准,推动企业在搬迁中转型升级。
宜昌市还先后编制了《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宜昌市磷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5年)》等规划,引导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
为落实中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宜昌提出以压倒性力度保护修复长江生态。“同时也把生态保护当作宜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宜昌发改委主任郭康新说。
2017年前11个月,宜昌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2.6%,地方财政总收入下降8%。用郭康新的话说,为治理长江环境,宜昌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
“关改搬”化工企业的同时,宜昌计划3年内投资500亿元促进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就姚家港化工园产城融合项目签署合作协议,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计划投资152亿元建设姚家港国际一流绿色循环化工园。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宜昌着力对化工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今年1-6月,全市化工产业技改投资项目同比增加22个,总投资同比增长60.6%,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1.7%。
针对化工企业,宜昌目前严格管控化工产业空间布局,制定产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发展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化学制药等高端产业,并向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材料方向进行突破性发展。
目前,宜昌已经出台一系列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规划方案,力争3到5年建设成为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核心区、长江中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区、长江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