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失信者“寸步难行”:生态环境领域环保

    失信者“寸步难行”:生态环境领域环保信用评级透视丨诚信建设万里行

    来源: 一财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8-07-17 访问:
    原标题:失信者“寸步难行”:生态环境领域环保信用评级透视丨诚信建设万里行

    前不久,江苏省宿迁远大海藻工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因其环保信用极差,被宿迁市环保局评定为“黑色”企业,并向社会公开。

    依照江苏省《关于运用信用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环境监管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宿迁市环保局暂停了这5家企业下一年度申报各类环保专项资金的资格,并告知企业一旦发生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将按自由裁量同档次上限处罚。

    随后,当地金融机构也宣布不给这5家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电力部门根据江苏省物价局、省环保厅联合下发的有关环保信用评价等级试行差别电价的通知,对这5家企业的用电每千瓦时加价0.10元。

    在江苏张家港市,被评定为环保信用“黑色”的企业,不仅得不到贷款支持,环境责任保险费率也会提高,相关部门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暂停受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成都市环保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签订的《成都市环保执法信息征集合作协议》,企业单位的行政处罚及企业环境信用等级信息将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组建的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将反映在企业信用报告的内容上面,作为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

    多年来,环保执法部门与排污企业如同“猫和老鼠”。排污企业早已有一套办法对付环保监管。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排污单位超标排放、暗管偷排、篡改伪造监测数据、骗取环保专项资金等行为屡禁不止。环保部门对此伤透了脑筋。

    “这背后是企业的环境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整体不高。”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法规处调研员龚志军对记者说。

    江苏的经验正不断地在全国复制、推广。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建立健全了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联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构建起由省级统筹推进,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分级评价体系。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指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环境行为信息,按照规定的指标、方法和程序,对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环境信用评价,确定其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开,供公众监督和有关部门、金融等机构应用的环境管理手段。

    根据评价办法,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分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不良企业4个等级,依次以“绿牌”“蓝牌”“黄牌”“红牌”标示。在上一年度,企业有未批先建、恶意偷排、构成环境犯罪等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直接评为环保不良企业(红牌)。

    《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企业环境信用制度基本形成,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全面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的企业环境信用信息系统基本建成,环保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运转,企业环境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普遍提高。

    生态环境部介绍,通过企业环境信用基础信息服务系统,持续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环境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企业环境信息,推动商业银行将按日连续处罚、移送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信息纳入信贷审批和贷后监管流程。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级、80个市级、230多个县级环保部门开展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向社会发布了超过4.5万家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结果。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生态环境部成立后,环保信用体系建设也延伸到环境数据监测领域。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联合惩戒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和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罚结果等监管信息在各自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

    根据通知要求,对信用优良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提供更多服务便利;对严重失信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将违规违法等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2015年至2017年9月,各级环境部门对362批环评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其中问题严重的14家环评机构被撤销、吊销了环评资质。

    但据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介绍,目前,我国环境信用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目前近一半的省份还未正式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大多数已开展的省份评价范围仅限于国控重点企业,部分省份仅有几百家企业参评,即使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参评仍然没有实现污染源企业全覆盖。

    于会文认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应多方发力。从国家层面,应加快制定有关环境信用评价的管理条例,改变目前各地“百花齐放”的状况。扩大参评范围,将环评机构、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和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机构等环境服务业企业纳入进来。建设贯通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的“企业环境信用动态管理系统,落实多部门联合奖惩机制,充分运用信用评价结果。

    编辑:刘展超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国内环保新闻

    上一篇:[青海]张铁军副厅长调研指导小大公路环保工作(图)
    下一篇:没有了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