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通讯员 陈珺 黄纯青
6月中旬,省政府出台《湖北省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到2020年,全省主要港口90%的港作船舶、公务船舶靠泊使用岸电,所有港口建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
岸电和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是船舶防污染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保护绿色长江的关键举措。
沿江城市如何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行了哪些探索?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奔赴宜昌、荆州等地一探究竟。
电价仅是柴油发电的三分之一
宜昌年内实现港口岸电全覆盖
7月5日,宜昌市交通运输局与宜昌供电公司在云池港召开岸电使用推进会,宣布年内将实现全市港口岸电全覆盖。
岸电是指船舶停靠时,不再使用柴油发电,直接在岸边电箱接电,减少油污排放。记者在现场看到,码头边矗立着4个高1.5米、宽1米的岸电箱,工作人员将缆线插上后,停靠的船舶立即通电。船舶离开时,将缆线拔下,根据用电量缴费即可。
“宜昌是全省最早探索岸电使用的城市。”宜昌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宜昌电力部门便在秭归茅坪镇临时锚地建设了40个岸电箱。去年,交通、电力联手在三峡游客中心打造了长江上首个扫码岸电系统,只需手机一扫,便可支付电费。此举获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委点赞。
在秭归临时锚地,记者看到,离江面约50米高的斜坡上摆放一排岸电箱,岸边有4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为船舶接电。
秭归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李兴衡介绍,截至2017年底,这40个岸电箱3年用电量共计10.6万度,节省柴油22.53吨,减排一氧化碳0.041吨,氮氧化物0.069吨,硫化物0.107吨。
从经济成本测算,柴油每发1度电成本大约2.4元,岸电每用1度电仅需0.825元,价格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
目前,宜昌供电公司正在设计方案,对岸电箱进行升级式智能化改造,让船舶使用、支付更方便,也为全省建设推广岸电提供经验样本。
“岸电箱每使用1万度电,可节省柴油2吨多。”省港航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全省只有阳逻港、云池港等少部分码头建设了岸电箱,今后一旦普及,将大大节省社会成本,减少排污。仅三峡大坝每年就有6万艘船舶待闸,使用岸电一年可节省费用1.66亿元。
油污水和生活垃圾一体化接收
荆州全省率先使用新船型
6月29日,荆州市港航局带领记者在长江边参观了一条“特殊”的船舶——江净1号。
该船船头摆放着一台起重机,以及2个没有盖的四方形大铁箱。起重机后面是一块长36米、宽7米的绿色“甲板”,打开上面的4个阀门,是一个深2米的船舱。
船主姜林介绍,2个大铁箱用来装船舶生活垃圾,装满后,起重机将其直接吊放在环卫车上拖走;绿色船舱用来装载船舶油污水,装满后,进行一次油水初步分离,再交付给专业公司处理。根据设计,该船能收集油污水110吨,装载生活垃圾10吨。
“这是我省第一艘船舶油污水和生活垃圾一体化接收船。”荆州市港航局局长陈义宏介绍,目前,船舶油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是分开接收和处置,油污水大多倒在岸边的油桶里再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用袋子装好后扔进垃圾桶。处理时如果不得当,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操作也颇为不便。
今年3月,荆州市港航局组织船舶企业前往安徽、上海、南京等地考察,发现外省有地方正在推广船舶油污水和生活垃圾一体化接收船,可同时收集油污水和生活垃圾,全程机械化处理,油污、垃圾不着地,环保、便捷。
随后,荆州市的企业采购了4艘船舶油污水和生活垃圾一体化接收船舶。目前还有3艘船舶正在打造,“江净1号”预计本月可投入使用。
省港航局相关人士表示,该类型船舶如果在荆州使用效果较好,将会组织各地船舶企业学习观摩,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