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6月19日13时01分讯(通讯员 陈胡玉琦 游遥)分析员被比作化工企业的眼睛。在中国石化川维化工公司分检车间,也有一双这样的“美丽眼睛”,执着而深邃。这就是十九大代表、川维厂分检车间主任技师罗莉那双著名的“眼睛”。25年来,凭着这双“眼睛”,她从一名普通分析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再到主任技师;从一名青年岗位能手到拥有自己的技能专家工作室;从川维厂劳模到全国劳模,并当选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罗莉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线质检人员,首要任务就是提高质量,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守好一线质量关,用行动去诠释‘匠心报国’的责任与担当。”
零的差错 20多年炼出“火眼金睛”
1993年,21岁的罗莉从川维厂技校毕业,分配到分检车间。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对进厂的原料、流水线上的半成品以及甲醇、甲醛等生成的化工产品进行检验,然后给出精确分析结果。
每天与数据、样品、甚至有毒有害物质打交道,外人看来枯燥无比,但罗莉却乐此不疲。她说,小时候,最崇拜居里夫人,曾经在画里看见过居里夫人穿着白大褂,拿着瓶瓶罐罐进行化学分析,觉得非常的神圣。初到检验岗位,她非常兴奋。可年复一年,她也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比如单位的检测机器和电脑都是国外引进,许多操作都是按照师傅所教按部就班的进行,有时候操作错了,连机器上显示的文字都看不懂”。她决定去读夜校,专门学习计算机和英语。凭借着知难而上、持之以恒的精神,基本没有英语基础的她能将所有仪器操作规程融会贯通。她很快成为岗位技术能手,随后又以分析系统竞赛第一名的成绩被聘为技师,再到车间操作主管。
后来,川维厂“女职工岗位能手”、“中国石化集团青年岗位能手”、“重庆五一巾帼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接踵而至。
“近20年来零差错”!这样的成绩,对于分检岗位来说相当不易。 面对一项项荣誉,罗莉更加坚定当初的梦想:要用自己的技能,为化工原料和产品提供始终如一的精确数据。
技术创新 每年节约百万元
“罗莉爱钻研,善创新,凡事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是同事们的评价。每到关键时刻,罗莉都能挑起“大梁”。
近年来,川维厂不断开发PVA新品,产品的系列和型号越来越多,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聚乙烯醇主要质量指标分析检测都需要将其完全溶解成均匀的溶液,才能进行各项质量指标检测。现有的样品溶解方式,存在局部过热、溶液溢出、需要人工全程值守等问题,既耗时又费工。
罗莉带领工作团队,不断探索实验,试用过高压灭菌锅,尝试过振摇式溶解法,将废旧磁力搅拌器进行改造小试……经过持续探索和不断总结、优化,一台凝聚智慧、量身定做的聚乙烯醇智能溶解仪诞生了!
为了提高分析效率,罗莉还带领工友将近红外分析技术应用到化工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分析中。比如,在聚醋酸乙烯聚合率分析检测中,运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后,其检测时间由原来的约2小时缩短至5分钟。在快速指导生产工艺调优方面,则能使产品优等品率至少提高30个百分点。单从分析人工成本计算,每年至少为企业节约108万元!
她的研究成果逐渐成为各班组的抢手货,其创新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一大片。
倾囊相授 匠心独运带团队
“单单我一个人强还远远不够,必须打造一支过硬的团队。”罗莉认为,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带好职工队伍也是重要任务。2015年7月,重庆市人社局为“罗莉技能专家工作室”授牌,她抓住机会,创造条件,积极收集相关培训视频、试题等资料,开展分享学习,带动青年员工学习成长,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作为罗莉的徒弟,我觉得最大的感受是,她不仅传授你分析技术,更关注你软实力的提升。”一名80后徒弟说。“对待年轻人,在教会他们分析技能的同时,我更加留意他们成长路上心灵的微妙变化,时常给予帮助和鼓励。”在基层工作越久,和职工打交道越多,罗莉越知道怎样帮助他们。工作出现懈怠,她主动找其谈心,化解情绪;工作出现失误,她不是批判而是帮忙分析原因,避免再次发生……那些旁人眼中的“小事”,都是她的“大事”。正是在罗莉带领下、感染下,哪怕是工作量巨大、强度特别高的任务,大家也无比默契,把压力化为动力,用理解和支持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近三年来,罗莉牵头培养的青年团队,在2014年重庆市第三届青工职业技能大赛――化学检验工项目竞赛中,四川维尼纶厂获得团体一等奖,一名员工获得一等奖,一名员工获得二等奖;2015年在第四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化医杯”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中再次获得团体一等奖,一名员工获得一等奖,一名员工获得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