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目前正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的窘境,同时,生态环保投融资机制不完善,治理资金缺口大。
6月17日上午,揭阳市委书记李水华在向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汇报整改情况时介绍,揭阳市目前“对一些治理周期长、治理效果难以立竿见影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推进不够坚决有力”,“看到工业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看到今年来纺织服装产业下滑较大,以最严厉手段抓好环保管理的力度有所减弱。”
揭阳市经济结构以纺织服装(主要集中在练江流域)、金属生产制造(主要集中在榕江流域)为主,两大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40%。
“近年来,揭阳市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两大传统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但占比仍然较高。”李水华说,揭阳市的纺织服装、金属生产制造产业所涉及的漂染、酸洗、电镀等工序造成的污染,对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仍未得到有效疏解。
此外,揭阳市产业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村居工业集聚区大量分布,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近年来,我们着力推动分散办厂向园区办企业发展,但园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李水华说。
第一财经记者17日从揭阳市有关部门拿到的《练江污染整治项目完成情况表》显示,广东省督察整改方案要求建设的普宁市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2016年底开始施工,目前只完成整体进度的62%,离建成投产、发挥作用还需一定时间。而广东省整改方案要求,该中心需在2018年底前做到练江流域所有印染企业入园集聚,集中治污。
上述情况表透露,该中心“资金缺口较大。因项目投资规模较大,筹资困难,财政压力较大。”此外,占陇镇污水处理厂、下架山镇污水处理厂等,均未达时序进度。原因是中标单位建设进度不受地方政府把控,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管网建设进度。
一方面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是不断加剧的污染压力。
潮汕“母亲河”练江全长约72公里,就发源于揭阳的普宁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随着沿岸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日益严重,练江的水质开始恶化,1997年监测显示水质为V类,次年“升格”为劣V类(重度污染),其后便一直是劣V类。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大量小作坊工厂的出现,河流渐渐污浊而发臭。
与此同时,河流沿岸甚至河流表面,都成了生活垃圾的倾倒场所。垃圾在河底沉积,河道开始淤塞,渐渐地,原本清澈流淌的溪流,几乎成了一潭死水。
16日下午,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来到练江水闸查看。“与两年前相比,水质没有太大改善,依旧是黑臭。”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说。
环保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揭阳市练江青洋山桥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出现阶段性反复,完成年度任务压力加大。
李水华介绍,揭阳市与广东省政府签订的“水十条”责任书的7个考核断面,广东省要求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5.7%。但今年1到5月实际仅为57.1%,未能达到广东省的要求。揭阳市有5条黑臭水体,总长5.67公里。按理应于今年底完成整治,但目前压力较大。
李水华承认,揭阳市“生态环保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不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单靠地方财政投入远远不足,除了普宁市采用建立基金会,吸纳乡贤捐资投入练江综合整治的模式外,较多的项目建设仍是依赖上级补助和本级财政资金投入,治理资金缺口大。
《揭阳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汇报》介绍,全市环保领域普遍缺乏完善的使用者付费机制。近年来镇(街)垃圾处理费开征率虽然提高到85.1%,镇(街)保洁市场化程度提高到70.1%,但部分地方征收费用仍不足以补偿设施运行成本。
李水华介绍,按照“治污先治水,治水先治岸,治岸先治人,治人先治官,治官先治党政一把手”的治水理念,揭阳市通过抓干部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落实。前不久,揭阳市组织部门建议提拔一位副市长担任常务副市长的职务,但由于其在推进练江整治重大项目中成效不明显,这项提拔建议被搁置下来。
揭阳市副市长曾瑞如介绍,近日,揭阳市已向22个镇级干部发出了整改通知,要求他们限期完成环境问题,“我们给了一周的时间,如果到期完不成,就要进入问责程序。”
翟青对此表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必须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对于干得好的干部要重用,干得不好、不干甚至捣乱的,还要调离岗位,而且应公开告诉大家,是因为其履职不力。”
编辑:刘展超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