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打造新能源创新发展的“青海样本”

    打造新能源创新发展的“青海样本”

    来源: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8-05-17 访问:
    原标题:打造新能源创新发展的“青海样本”

      2017年“青洽会”期间,我省连续7天全清洁能源供电,为告别化石能源迈出了开创性的步伐。

      当年11月,国内首个高寒、高海拔地区清洁取暖电能替代项目在三江源腹地的玛多县正式投运,用户换上了电锅炉,告别了昔日呛人的煤烟。

      2018年1月8日,国家电网青海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投入运营,其“工业大数据”的作用,为清洁能源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广袤的青海高原上,一处处绿色电能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一个个新能源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依次展开,成为“大美青海”生态发展路上的一张靓丽名片。

      截至2018年4月末,我省水电装机容量1190.6万千瓦,青海电网新能源装机1066.5万千瓦,其中光伏819.5万千瓦,风电247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85.6%,太阳能发电成为继水力发电之后的第二大电源。

      “数据”驱动 助力新能源产业升级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被自然赋予了丰富资源,蕴含着发展光伏、风电的巨大潜能。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的战略要求。

      清洁能源最有效、最安全的利用方式莫过于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大电网实现优化配置、高效传输和便捷使用。这是能源领域的一个共识。但现实的问题是,“一方面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依然很高,带来巨大生态环保压力;一方面大量清洁能源产能放空,无法有效发挥作用。这是一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一语中的。

      2017年8月17日,青海清洁能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研究通过专家组评审。这一旨在破解清洁能源如何实现多能互补的科研成果,使人们看到了基于大电网平台、大电源基地、大直流通道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理论构架下的实操性。“该项成果在新能源计算模型构建、多能互补电力规划和生产模拟方法方面具有创新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为我国类似电源结构的省份用电保障与外送提供借鉴,也可为国际上类似电力问题解决提供范例。”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给予高度评价。

      今年1月8日,青海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正式运营。作为落实国家能源转型和大数据战略的重要实践,以平台数据为基础,创新打造平台服务、应用服务和业务服务能力,为政府、发电企业、电网企业、新能源设备制造商及建设运维企业等全产业链,在新能源规划、建设、运营、检修、设备评估等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提供数据挖掘分析、应用支撑、交易辅助、金融保理等大数据服务。

      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率先在国内建设运营青海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以大数据深化应用,驱动新能源产业升级。这也是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推动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在青海的具体实践。

      目前,平台提供超过90个计算节点的集群支撑,平均每个光伏电站数据采集量点数达3-4万点,每个风电厂数据采集量点数达7000-8000点,每天新增数据总量超过60GB 。平台聚集全国各地10家以上开发团队,提供集中监控、功率预测、设备健康管理等15类应用服务,服务包括政府部门、发电集团、用电客户、金融机构在内的24家客户,为未来新能源电站向“无人值守,少人值班”运营模式转变提供了科学手段。

      “新能源电站一直无法实现集控功能,主要是因为数据安全和通道问题,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应用电力专网解决了这一难题。”青海绿电集团公司技术总监张廷胜告诉记者,集控功能实现后,平台能够降低企业运行人员成本40%以上,原本用于规划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将用于电站建设开发,以及开展电站运维托管等工作,不仅有力提升了员工幸福感,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1月31日,继国内首个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上线运营之后,国内首个新能源大数据线下创新园区再一次亮相青海。大唐、鲁能、绿电等8家省内外知名新能源企业落户园区,试点接入首家省外、国外风电场,总计接入新能源电站35座,装机容量达1174.69兆瓦。

      为提供优质的云端服务,园区不仅规划设计了集控中心、服务中心、数据中心等分区,而且上线了能耗监测系统、电站运营托管、金融支持等创新服务,初步形成贯通“源网荷”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形成线上线下全面支撑的新能源产业链生态圈。

      阳光耀眼的午时,在这座“共享服务园区”的集控中心监控大厅,记者从平台监控大屏的“今日功率预测对比”板块看到了其对清洁能源的功率预测— —蓝色的中心侧预测曲线、绿色的场站侧预测曲线在走势图上起起伏伏已延伸至24点的位置,紫色的实发功率曲线,则刚攀爬至11时一刻的实时位置。可以清晰地看到,紫色实际走势与中心侧、场站侧预测的路径虽偶有出入,但基本吻合重复。

      “通过源网荷三方的数据共享、资源共享,我们更容易判断明天的风可以转换成多少电量、一周后的光照可以满足多少人的用电。这样一来,就能及时在电网运行当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也可对下一个用电高峰有更精确的预期和更充足的准备。”青海新能源大数据科技公司筹备组组长王国强介绍道。

      截至目前,大唐、鲁能、绿电8家发电集团和金风科技等2家服务制造商入驻园区,引入9家设计单位、2家金融单位和南瑞、华为等10个研发团队。接入2家用能大户、35座新能源电站。2018年,平台将实现源侧应用服务覆盖省内80%的新能源企业,负荷侧应用服务覆盖两家运营主体。

      最大限度利用和消纳新能源,减少弃光弃风,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效率,是国家电网公司搭建这个平台的初衷。时至今日,在平台众多功能中,这一初衷仍是一个亮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孙家广给予了颇高评价。他认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创新平台建起,青海能够实现更多“绿电7日”,甚至“绿电全年”,这将成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典范。

      清洁转型 提供能源革命生动实践

      青海地处“三江之源”,与四川、甘肃、新疆、西藏接壤,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支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和重要的战略通道地位,自身在清洁能源开发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青海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具有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从水电来看,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等的发源地,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理论蕴藏量2187万千瓦;从太阳能发电来看,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全省可利用荒漠面积10万平方公里,太阳能发电技术可开发量30亿千瓦;从风电来看,柴达木盆地风能资源丰富,风电技术可开发量7500万千瓦。

      近年来,我省立足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建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为牵引,稳步建设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相继建成全国首座规模化储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站群和全球最大的龙羊峡850兆瓦水光互补电站,光伏电站以平均每年100万千瓦的速度有序增长,年均增速达58%,太阳能开发利用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7年6月17日0时~6月23日24时,国家电网在青海开创性地开展了连续7天168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期间,累计用电量11.8亿千瓦时,真正实现了用电“零”排放。这次测试从持续时间、运行难度、供电结构等方面,全面超过了葡萄牙国家电网2016年5月连续4天107小时清洁能源供电。

      作为国家电网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具体实践,“绿电7日”这一能源发展的绿色样本,不仅彰显了国家电网公司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领先水平,而且向世人展示了清洁能源使用的广阔前景。

      为巩固提升“绿电7日”的成功经验,在今年6月20日举办的第十九届青洽会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继续创新推动“绿电9日”全清洁能源供电新实践,探索深化风光水多能互补调控技术和源网荷互动技术,不断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总的来看,青海的清洁能源分布广、时空互补性强,光与光、风与风、风与光、风光与水之间存在互补特性,能够平滑新能源出力波动;利用水电快速调节能力以及光热的储能作用,显著改善新能源发电品质,可以实现清洁电力大规模外送。

      作为青海首条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工程,海南~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于2017年8月启动可研,2018年2月全面完成可研,将于年内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投产。工程建成投运后将主要以输送新能源为主,预计每年输送电量523亿千瓦时,减少燃煤2200余万吨,将有力促进青海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新能源与西南水电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水火互济、风光互补,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升级。

      基于广泛互联的大电网以及黄河上游梯级电站充足的调峰能力,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主动加强与东部电力输入省份沟通协作,通过电力交易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青海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更大区域范围消纳。2016年3月,青海富余光伏电量首次输送华东0.98亿千瓦时;通过跨省跨区电量交易,2017年,青海累计外送新能源电量近20亿千瓦时,实现了新能源消纳由以省内市场为主向省外市场拓展的转变,特高压电网大规模远距离输送清洁电能的优势正在凸显。

      青海建设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的举措,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助力青海海南~河南±800千伏、海西~华东±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的早日建成,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将促进新能源并网和消纳作为电网建设重点,2010~2018年,青海电网累计投资148亿元开展网架加强工程、送出通道能力提升工程以及新能源并网配套工程建设工作。建成配套送出工程21项,主网架项目11项,占电网总投资的30%以上。

      多轮驱动 保持消纳水平全国领先

      我省以创建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为牵引,稳步建设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全力打造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太阳能开发利用走在了全国前列。坚持规划引领、技术引领,青海电网不断建设发展,全力服务支撑新能源并网及消纳。

      青海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为呵护这里的蓝天碧水,自2015年4月起,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电网公司“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电能替代号召,重点在青海湖、三江源等“两域三市四县”推动电能替代向商业热泵、餐饮电炊、家庭电气化、农业配套等领域拓展。

      2017年11月,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赴玛多实地调研国网阳光扶贫工作,推动玛多清洁取暖示范项目— —玛多县民族寄宿中学清洁取暖项目落地。作为我国首个高寒高海拔大范围应用的清洁能源供暖示范县,玛多县按照就近供暖原则,分成4个供暖片区,将县域内燃煤锅炉改造为电锅炉。“对于供暖管网无法到达的县城周边牧区,我们正大力推广电热炕、光伏供热等多种供暖方式。”据副县长张强介绍,2018这些项目全部投入运行后,玛多县城将全面实现无煤取暖。

      眼下在我省的三江源头地区,昔日烧煤、烧牛粪、烧柴的冬季取暖模式正逐渐被使用电能所替代。据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我省已实施清洁取暖在内的电能替代项目1283个,完成替代电量73亿千瓦时,减少燃煤消耗89.67万吨,二氧化碳减排242万吨。公司营销部主任展洁表示,目前我省已有上万户农牧民用上了电热炕、电热膜,两年多的普及推广和应用,为接下来在我省乡村全面普及清洁取暖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此举将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创新、绿色、协调发展。

      为更好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直面“三弃”难题,依托大电网,构建大市场,使青海清洁能源得到最有效利用,新能源电量实现全国范围优化配置。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2017年,西北五省区光伏弃光率为14.1%,与2016年的19.81%相比出现大幅下降,其中,青海为6.2%,居五省区最低。

      在消纳技术研究方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依托光伏发电并网技术实验室,从规划、运行、检测等方面全领域攻关,产、学、研、用一体化高度融合,光伏产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在国内率先建设光伏发电智能调控、网源协调管理等平台,建成覆盖全网的新能源AGC和AVC系统,有效支撑了青海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及安全稳定运行。

      在促进消纳方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促进新能源消纳20条措施,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挥大电网的资源配置优势,组织实施新能源省内电力直接交易,丰富交易品种,扩大消纳规模,全力促进新能源消纳。落实政府间外送框架协议,实现外送交易、调峰互济、现货交易有效衔接,积极拓展新能源外送途径。同时,国家电网有效利用现有输电通道能力,实施全网统一调度,支持青海与江苏、湖北等省份开展新能源外送交易,新能源电量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新能源消纳“双升双降”目标,2017年,青海新能源电量突破13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0.92%;光伏利用小时数1515小时,同比增加33小时;弃电量7.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6亿千瓦时;弃电率5.4%,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新能源消纳全国领先。

      进入“十三五”,我省全面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加快建设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基地开发总规模超过6000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装机总规模将突破2000万千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容量的53%,青海电网新能源发电量有望继续全国领跑。

      如今,绿色能源转型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共识。青海有了“绿电7日”、国内首个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建设运营等创新实践,更增添了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供给侧改革的“青海样本”必将释放更大活力,赢得更大作为。(马新 王宏霞)


    能源 环保新闻 能源资讯 能源

    上一篇:能源局启动2018年重点综合监管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