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银川11月22日讯(记者 许凌 通讯员 于瑶) “现在开始供暖了,教室门开着通风也不觉得冷,这样的改变太好了。”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第四回民小学教师张小玲告诉记者。进入供暖季,宁夏银川市白天最低气温已到零摄氏度以下。
这所小学的校长夏金平告诉记者,因为离周边公共管网太远,过去学校都是自己烧锅炉取暖。时间长了锅炉老化,而且供暖温度上不去,暖气不热。学生上课穿羽绒服,老师批作业戴手套,同学们对学校后面的大烟囱和操场上弥漫着的煤烟味印象深刻。
去年,全校1800多名师生的供暖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通过引入一家清洁供暖企业,将学校原来老旧破损的燃煤锅炉改造为清洁智能的电能装置用于供暖。记者走进这座清洁能源供热站,60多平方米的房间干净整洁,一整套智能装备有条不紊地运行。从“脏乱差”到“净齐好”,供暖用上了清洁能源。
供暖企业负责人吴亚萍说,“电锅炉+相变储能”技术把夜晚没人用的谷电通过电锅炉转化为热量储存在热库中,白天再释放热量为用户供热。这样不仅消纳一部分电能,还起到了“削峰填谷”作用,促进了电力供需平衡。
做到了储能,还需要进一步节能。记者在供暖装置中的互联网能效管理平台上看到,该学校的供暖可以采取“上班模式”或“保温模式”。系统可以通过手机操作在早上6点多开始供热,7点半学生到教室就会觉得很暖和。晚上7点再通过“保温模式”,使教室温度维持在13摄氏度,真正做到了精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