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环保联合会马勇:十九大报告强调生态文

    环保联合会马勇:十九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以人为本

    来源: 新浪综合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7-11-15 访问:

      原标题:马勇:十九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的以人为本

      来源:政知见

      十九大报告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所发展,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根本变化,也体现在报告中针对生态文明1000余字的阐述中。

      为了进一步领会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方面的精神,政知见专访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中心原副主任兼督查诉讼部部长马勇。

      他认为,十九大报告更强调生态文明的以人为本,很多条款都可以看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目的。

      政知见: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您认为,在都市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一要求?

      马 勇:前半句话十八大报告中就有,本次报告有所延伸的是后半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这其中包括了很强的信息。就北京而言,要打造的是生态宜居的城市。应该说,十九大报告更朝着以人为本迈进。

      可以从三个角度阐述。一是意识的提升。大家一直在说节约、保护,但要实实在在地提高公众意识,还要靠持续不断的宣传。没有意识,或落实不到行动上,就无法跟报告的要求契合。二是增强政策配套和支持。要在促进构建良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下功夫,最终的目的是还自然以宁静和谐和美丽。产业结构来讲,企业至少要是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企业,北京现在做的相对不错,已经以服务产业为主。对于生产方式,需要绿色、低碳和循环的生产方式。对于每个人而言,要依靠政策改变生活方式,日常的水电气热、出行、垃圾处理、机动车购买等等,都要向绿色转变。第三是全民行动,要绿色消费。比如不需要的东西就不买,买的话尽量购买绿色友好型企业的产品等等。

      政知见:报告中提到,“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家政策方面,您认为应当作出哪些改变或者引导?

      马 勇: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到一起,就构成了良性运转。从源头的生产,到消费环节,再到最后的处理是一体的,不是割裂的。把对资源的利用率降到最低,利用率最大限度提高,体现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绿色”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倡导绿色就要向着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改变经济模式。“低碳”,强调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更多的和我们目前国际形象也联系在一起,我们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已经是世界卓越的贡献者。“循环”过去提的比较少,尽管我们有《循环经济促进法》,但一直相对弱化。

      如果从国家政策方面讲,首先应该是法律规范。既然提出了绿色低碳循环,那么对于非绿色、高碳的、不循环的真正负担他的环境成本,而过去环境成本非常低。

      其次,政策上要鼓励。新上的企业要符合这三个要求,不符合的不能让项目落地。对于历史上的环境不友好企业,有转型意愿和强烈期待的,建议国家从引导鼓励配套方面下功夫,从工艺上改进,设备上优化等等,不能一刀切,直接关掉。这可能对国家整体转型大有好处。还要扶持一些环境产业,包括资源回收型和环境治理型。

      再次,充分发挥市场的规律,对目前的政策进行呼应。比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绿色金融,之前提了很多,但效果并不明显。这次依然再提,希望能有更多的实效,其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支持实业的发展。

      政知见:报告中明确“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您认为这个在未来是否会推出特别的举措。特别是“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未来在新建的园区、社区中实施,您认为会是强制的吗?

      马 勇: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循环链接,高度是足够的。过去生产是生产,生活是生活,相对割裂。这个呼应了之前的循环发展,工业中消化不了的就可以转到生活系统中。比如,不管工业园区还是工业企业,有水资源的利用,产生的废水,达标后可以浇花,做景观用;比如企业产生的余热,可以用来洗澡、取暖。产生的煤气,可能不供到民用对他自己也没什么用,就直接浪费了。

      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充分发挥资源调配。比如用水用电,生产用水、电比生活要高很多,比如采用智能设备,提示你现在是高峰,如果不是必须,可能晚点再用更好。

      两个系统链接与前半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也是联在一起的,我注意到“国家”二字,在党的报告中,之前没看到这个提法。在如此的高度讲这件事,传递出的导向说明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形势也非常严峻。我们不仅是自然型缺水,我们水质缺水也很严重。

      政知见:“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也是报告中的内容。我们知道现在一直在推河长制,效果显著。包括北京的多条河流都已有明显改观。未来,您认为在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方面还应做哪些工作。

      马 勇:河长制还要进一步讲究落地效果。现在领导被任命成一条河的河长,但距离真正落地,出了问题真正追责还有空间。我们既然建立这个制度,就要落地,责任到人不算数,出了问题要真正追责才行。需要配套制度保障。

      首先,一定要讲社会监督。没有监督的话,你自己说水质从之前的劣五类变成了五类,老百姓是没感觉的,河还是臭的。要全民行动,大家发现了及时举报,举报后看有没有变化。二是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虽说水质从劣五类变成了五类,肉眼看不出变化,但如果有数据,比如告诉大家COD从1000降到了300,公众能从网站或者媒体知道,那就明白的确在改善。把所有东西都拿到阳光下晒,不留死角。倒逼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也倒逼相关部门依法履职。这些对政府和企业也是一种保护,在重大问题发生之前,提醒他及时处理。第三要推法律的约束,对于造成水污染、流域污染、海域污染的,用法律的强制力让他付出代价。包括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和足够高的生态修复费用,让企业有悔不该当初的心态,也能震慑其他试图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

      政知见:在城市发展中,政府也似乎意识到这些方面,开始有一些尝试。比如一些新城的建设理念强调环境友好,这些尝试您认为是否可行,能否推开?

      马 勇: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前面说了这么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这样的园区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这些理念,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包括使用绿色建材、道路合理规划等等,原则是占地越小,利用率越高对周边居民影响就越低。作为城市特别是北京这种超大城市而言,都是在有限的面积上发挥最大化的功能,这个应该是城市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事实上,从民间来看,已经有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例如地处京西南的长辛店生态城,“生态”可以说无处不在:

      在公共空间,通过控制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体系,截至2020年,区域绿色出行系率达到90%,居住区与公交站距离不超过500米;

      区域植林地比例达到40%,下凹式绿地率50%,大大提高了区域碳中和能力;

      区域住宅屋顶有效面积70%用于绿化,夏季可降低室内温度约3摄氏度至5摄氏度。

      与此同时,在居住方面,区域每公顷居住人口平均密度限定为600人,人均绿化面积20平方米,整体区域绿化率达到50%,并且实现区域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0.8千克/日,生活垃圾100%分类收集,二氧化碳的碳排放比常规社区至少减少50%;同时,该区域限定人均耗水量为110升/天,并规划了区域雨水收集滞留点、住区雨水收集设施,并通过污废水的分级处理,提高再生水资源的利用比例,降低对自来水的需求量。

      地处长辛店生态城,由金隅嘉业、房地置业两大国企联袂开发的西山甲一号,被视为生态科技住宅的典范之作。该项目周边千顷绿林、百顷水域,生态资源优越。园博园为永定河重现昔日光彩提供了新的契机,使永定河得以发挥其生态价值。而这些,都成为西山甲一号项目足可傲视京城的生态资源。

    责任编辑:张玉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国内环保新闻

    上一篇:昆产新能源乘用车计划明年下线
    下一篇:新一批免征购置税新能源车公布湖北34款车型入选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