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水环境质量恶化,宝山区在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向上海市反馈督察情况时被点名:这个区2015年河流和断面水质达标率比2013年分别下降30.7%和20.7%,16个市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为劣Ⅴ类。记者日前从宝山区环保局获悉,经过4个月整改,该区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根据今年前8个月的月均监测数据,已有11个市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占到总数的近七成。
“回潮”频现
监管缺手段
全长9.12公里的杨泾,就是一条完成转变的河道典型。“真没想到,一条区级河道,曾污染到那种地步。”回忆起1年多前刚上任时,广福村村支书刘冬云用“震惊”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当时,杨泾广福村段4公里左右的岸线几乎被各类低端企业和作坊占据。经事后调查,900多亩整治范围内,违法建筑面积多达47.58万平方米。这些企业和作坊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私接的暗管偷排至杨泾,不久就让它丧失自净能力,灰黑色的河水时常散发出阵阵恶臭。据当地村民回忆,杨泾沿岸违法建筑和环境污染“成气候”已近10个年头。虽说杨泾是区级河道,但它同时也是一条流经宝山、嘉定两区的界河,两区在管理上存在交叉,结果谁也没管好。
“执法手段有限,也是管不好的一个原因”。宝山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过去也一直在查处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但主要执法手段是罚款。一些单位被罚后虽然主动关停了,但“壳子”还在原地,不久,新的违法违规项目便“登堂入室”,形成了严重的“回潮”现象;还有些企业“负隅顽抗”,拒不认罚,如果法院不予强制执行,环保部门很难再有其他办法。
“休克疗法”
打压嚣张违法者
违法违规项目赖以生存的“壳子”如何解决?环保执法手段单一的困境如何打破?上海全面推进“五违四必”整治,加上新环保法的施行,让杨泾迎来转机。近期,广福村被纳入市级整治地块,截至今年7月底,违法建筑、违法经营户、违法排放污染源等已全部完成整治,本月就将进行验收。
在执法上,宝山区突破以前对企业违法行为只立一个案件的传统做法,尝试对企业在行政许可、废气、废水、固废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行为同时追究,做到有一罚一、应罚尽罚、上不封顶,并采用新环保法增设的“按日计罚”等手段,让违法者的罚款按日累计,罚到痛。与此同时,宝山区还对部分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采取停产限电等“休克疗法”,彻底打压了一批违法者嚣张的气焰。截至上个月,广福村52家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在高压打击下,已有50家被淘汰关闭,这些项目所在的违法建筑也被夷为平地,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
为防止杨泾两岸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回潮”问题在其他区域出现,宝山区建立了源头防控机制,严把土地和项目准入关口,由镇统筹统一安排项目准入,强化对土地、房屋出租行为管理,防止各村再次无序出租,避免重蹈低端、污染型发展的覆辙。
如今,杨泾正在逐渐“痊愈”。8月15日,记者在广福村沿岸看到,曾经裸露的河岸已经铺上了草皮,并打上了仿木的护岸石桩;监测人员抽取的河水样本,虽然还有些浑浊,但比起曾经的灰黑有了明显改观。记者从宝山区了解到,经过整治的杨泾广福村段及其两岸都将成为嘉宝绿廊的一部分,该绿廊将成为顾村大居拓展区一侧的重要生态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