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湖参考
原标题:严厉反馈并非全部,你更该担心环保督查“回头看”
“团结湖参考”(ID:Talkpark)此前曾多次关注过环保督察、去产能等话题,每次阅读数低得那叫一个画风清奇,以至于有段时间,我们都自动过滤此类选题。大概那时候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都觉得,这只是些老生长谈的事。但事情正在起变化,前几天甘肃祁连山保护区因环保不利被通报问责后,仿佛当头棒喝,很多人这才猛然惊醒:原来环保在政治生活中地位,已经高到这个程度了。
从祁连山吹来的飒飒西风,还未远去,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又向天津、辽宁、安徽等七省市反馈了督察意见。其中部分用语之严肃、批评之直接,不免要让有些人酷暑之中打几个冷战。
中央巡视组对腐败的横扫之势,已为人所熟知。但很多人对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前世今生还不甚熟悉,其实这两个“组”有着很多相似之处。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并规定督查工作将以中央环境保护督查组的组织形式开展。从去年开始,将用两年的时间对全国各省区市全部督察一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内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后,还将适时组织开展督察“回头看”。这两年来,“回头看”三个字的份量,已经不言而喻。环保“回头看”将瞄上哪些人,相信你和我一样好奇。
说第三批督察反馈严肃直接,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批评非常用力。这几天很多媒体都在关注,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直言不讳地指出,天津的环保工作与中央要求、直辖市定位和人民群众期盼尚有明显差距。并指天津在环保方面开会传达多、研究部署少,口号多、落实少。熟悉中国政治话语习惯的人,都能理解这其中的严肃气氛。
在第一、第二批督察中,像这样直接就省(市)级层面进行批评的情况很少,而第三批在这方面更为直接。反馈指辽宁省委常委会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没有研究环保工作。有意思的是,在第一批督察反馈中曾有过非常近似的提法,在对黑龙江的反馈中曾说七台河、双鸭山等地市,2013至2015年市委常委会未专题研究过生态环保工作。同样的说法,指向的对象却从地市上升到了省市级。
虽然不是对每个省的批评都像天津这么严厉,但对比前两批反馈意见,第三批反馈一个突出特点是直指地方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环保意识。比如对湖南,指出“一些领导愿意做有利于当前、看得见的事情,不愿做有利于长远、打基础的事情,抓环境治理不像抓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那样全力以赴。”贵州“一些地方和部门把发展与保护割裂甚至对立看待,导致保护滞后于发展。”山西“一些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位不够,重发展、轻保护的观念没有得到有效扭转。”福建省“一些领导干部对当地环境质量盲目乐观”。安徽“一些领导干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对自身肩负的环保责任认识不到位。”
我曾在此前的文章中说过,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对环保的重视,其实体现了对中央精神领会、贯彻的深入程度。思想理念这个事情,平时听起来似乎有点务虚。但有人生经验的人都该知道,领导找你谈话时一旦说“请注意你的态度”时,这一定说明事情严肃了。
第三批督察反馈还有一个特点是非常细致,反馈篇幅普遍比前两批要长,引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对违规企业、项目、部门一个一个点名,甚至细化到镇村一级。这显示督察组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而这背后则是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狠抓环保整治的决心。
从反馈中可以看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数年来,各地生态文明建设仍不容乐观,以经济发展之名破坏环境的事情屡屡发生。而中央的环保督察工作在地方也遭遇了重重阻力,有的政府部门采取各种造假手段欺瞒督察组,有的暗中为违法上马的项目撑腰,甚至有的被调查企业非法扣留督察人员。
其实重重阻力无非源于两种,一是长期以来在牺牲环境换经济发展理念的强大惯性之下,部分主政官员一时还转不过弯来。另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则源于既得利益集团的暗中抵抗。高污染企业常常意味着高利润,这些项目的审批运行,无不需要地方政府的庇护。在某些地区这或许已经成为权力与资本勾结谋利的重灾区。环保督察“回头看”的灼灼目光,你们这些人感受到了么?
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