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化学反应工程,同行皆知其在学科中的核心地位;说起教这门课的杨伯伦老师,化工学院的师生们都会肃然起敬。因为他是学院里给本科生授课年龄最长的教授,他是学院里培养毕业研究生最多的导师,他是学院各项重要学术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参与者,他是在不同场合发出交大化工声音的国家、省部专家。虽然已过花甲,但他作为化工的学术带头人,依旧坚守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奉献。化工学院办公楼201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对学院而言,他是榜样,更是力量。
不懈努力二十载
1997年8月杨伯伦教授在西安交大领导的感召下,告别学习工作了12年的日本名古屋大学,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在他看来,这里是故乡最好的高校,也是他可以充分施展的舞台。从迈入交大的那一刻,他就决心: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二十年过去,至今他依然清晰地记得独自骑着自行车带着纸箱去市场买试剂,一个人搭建试验台,几个人共用一个办公桌的情景。那时候的他,没有抱怨只有行动,没有懈怠只有努力。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目标,尽快把教学、科研工作做好,无愧交大教授的称号。他把国外常年“泡实验室”的习惯带了回来,出差归来,常常一放下行李就直奔实验室,非得要跟学生说上几句才安心。学院似乎已经成为了他的家,一个最让他牵肠挂肚的地方。连化工楼的门卫师傅都戏言,是他把化工学院带“坏”了,个个都这么晚才从办公室回家。2001年,他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作为一名教授,杨伯伦老师从归国的当学期起,就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多门课程的授课任务。他课前精心准备,课中启迪思维,三尺讲台,尽展春秋,其授课得到学生们的高度评价:“老师认真负责,严谨清晰,讲课过程如行云流水”“以如此高龄依旧站在讲台上给本科生授课令人肃然起敬”“非常喜欢杨导的课”,他因此成为“王宽诚奖教奖”获得者。
在研究生培养中,他不仅严格,更多是关爱。在他看来,研究生投入门下,就要对他们的成长全力负责。30名博士、57名硕士在他的指导下先后获得学位,多名毕业生也已成为教授,也指导了自己研究生毕业,他也因此有了“Grandteacher”的称谓。
在科研方面,他收获颇丰。近年来,先后主持973、863、重大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其他国际交流、国防、企业委托等课题20余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4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单独收录论文130余篇,EI 单独收录论文60余篇。SCI论文被五大洲四十余国学者他引1000余次。2016年,他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荣誉称号。
作为交大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杨伯伦教授对2003年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2006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2010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的成功获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为一名责任意识极强的学者,他还积极参与了校内外各项公共管理服务工作,多次担任国家科技奖、重点专项、自然基金等评审的专家,先后任化工系主任8年、能动学院副院长5年、校工会兼职副主席5年;目前还担任化工学院学科主任,学位委员会主席,陕西省能源化工过程强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并兼任陕西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以及国内外多个化工期刊编委。
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2年新化工学院成立后,杨伯伦教授并不是以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旁观自居,而是从一名老教师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出发,用更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协助学院领导,携手广大师生,共同绘画交大化工的发展愿景。
根据化工学院学科单一的现状,他提出创立工业催化研究所,以更好支撑一级学科的发展。他亲力亲为地撰写材料,上下沟通,成功申报并获批了“陕西省能源化工过程强化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建设夯实平台基地。他全力推动学院和陕煤、延长等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彰显交大化工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决心。他参与策划了化工院士论坛、能源化工论坛等大型高端论坛的举行,扩大了学院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他积极引荐国内外同行到学院交流,推动学院老师的研究工作与学科发展前沿的融合。他邀请张涛院士在内的一批著名学者担任化工学院兼职教授,推荐引进长江、杰青邱介山教授加盟化工学院,为学院发展招贤纳才,构筑高地。他多次举行基金申请撰写的辅导报告,帮助年轻教师逐条修改人才申报、基金申请的材料,讨论研究中的问题,助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他牵头的催化研究所已有杨贵东、常春然两位老师被学校评选为“十大学术新人”的荣誉称号。
此外,学院的各种建设规划、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大学生、高中生夏令营等群体活动也都融入了他的努力。今春为做好本科生的招生宣传,他更是在短时间内马不停蹄地辗转多地,在多所中学举办了“走进魅力化工”的报告,从而科普了化工,宣传了交大,激发了中学生认识化工、来古城学习的热情。杨伯伦教授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化工学院,在他看来,学院年轻人成长的压力很大,他只有加倍努力多做事,给他们营造更好的成才环境,学院才能更好的发展。
杨老师总自嘲说“自己已经是老头了”,可是每一个和其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受到他那种踏遍青山人未老的精气神,感受到他追求优秀、努力敬业的品格。化工在发展,他的奉献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