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丰)“把环保条例刻在悬崖上很有创意,能让更多人了解保护赤水河生态的意义。”7月12日,在贵州省金沙县清池镇渔河村,刻在岩壁上9000余字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震撼了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一行人。该调研组正前往赤水河畔开展《条例》立法后的评估调研。
这一摩崖石刻高17米、宽20米,占用石壁面积200余平方米。石刻全文均由人工书写,雕刻结束后以红色油漆上色。石刻工程自2016年7月开工,历时3个月完成。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流域涉及贵州毕节市、遵义市8个县市区、94个乡镇、377.95万人。同时,这条河也是贵州、四川两省知名的“美酒河”,两岸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民营白酒企业。曾经,赤水河面临着被污染的严峻考验,2004年,水质曾经下降为四类水质。当地的煤矿企业将含泥沙的污水、酸性废水大量排入河中,白酒企业将含大量有机物的废水排入河中,严重污染了水质,破坏了生态平衡。
近年来,贵州加强对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条例》是我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的一部针对长江一级支流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于2011年出台施行。为保障其贯彻实施,从2012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开展“赤水河环保世纪行”活动。
停车驻足观看后,调研组一行人对摩崖石刻赞不绝口。“这是宣传《条例》的一种新形式!”一名调研组成员说,“现在它是为保护赤水河而建,若干年后,它将成为赤水河上的文物,是依法保护赤水河的见证。”
刻在绝壁上的《条例》也引发了公众的热议,不少老百姓纷纷为此点赞。“《条例》刻在石壁上,我们路过一次看一眼,就受了一次教育。”金沙县清池镇坳上村村民彭洪志告诉记者,赤水河这些年变化很大,通过退耕还林,荒山绿化了,水变清澈了,老百姓对赤水河的保护意识也提高了。
“我们把《条例》刻在峭壁上,与赤水河相依相伴,既是为了宣传《条例》,也为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新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将成为一道新景点。”金沙县长、赤水河金沙段河长李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