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武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矿井水协会副主席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朱坦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李庆瑞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凌江 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关键所在,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7月13日下午,2017中国生态环保大会暨第二届绿色发展论坛、西宁城市发展投资洽谈会重要高峰论坛——2017中国生态环保大会高峰论坛举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永会发布的《西宁市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报告》在会上引起极大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浩等专家就矿山环境问题、生态海绵智慧流域建设、如何让黑水变绿绿水更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责任追究、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做精彩演讲,为省内外嘉宾带来了一场生动深刻又极富时代感,且对推进生态环保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环保课。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王玉庆主持高峰论坛。
中国生态环保大会高峰论坛作为2017中国生态环保大会暨第二届绿色发展论坛、西宁城市发展投资洽谈会重要活动之一,可算是环保行业的年度盛会。仅来自中国工程院就有四位院士在会上发表生态环保专题演讲,来自天津、重庆、福建、广西等地区和青海省的有关生态环保部门、科研院所学者以及业界龙头企业代表共享盛会,大家精彩对话,为生态文明建设增光添彩。
高峰论坛对话一: 西宁市生态环境保护模式
【核心】 西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定位?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宁市环境保护的模式定位】要研究西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必须把它放到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当中。西宁市紧紧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目标,提出“生态似水,发展如舟”的城市发展新理念。
【西宁市生态环境保护模式的主要内容】率先在全国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明确全市绿色发展路径,以生态优先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只有绿色发展才能奠定生态基础,为发展留下生态空间,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和生态的经济化。
【西宁市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和力气进行生态建设,将工业园区用地转变成园博园森林用地,城市河道沿岸的开发用地全部用于水生态建设。西宁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西宁市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包括结构性污染的问题,国家要求和公众预期进一步提升,环境风险仍然高,责任必须进一步落实,环保能力不足和资金缺口等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解决。
高峰论坛对话二: 矿山环境问题与特征分析
【核心】 西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定位?主要内容是什么?
【专家论点】矿产资源是各个国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主要物质基础。解决矿山环境产生大量的问题,要从七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把大量的矿山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必要的划分;在此基础上矿山环境的调查需要制定出调查的技术规范,技术要求,获取大量的科学数据;进而对问题的演化趋势如何进行合理的预测;在评价预测基础上,研究矿山环境问题的目的是要修复治理,修复治理的措施包括工程性的措施、生态性的措施和生物性的措施;另外,修复治理的好坏怎么样,环境是否有所改善,要通过矿山环境的监测和预警来说明问题;然后把修复治理的技术通过信息系统反映出来;最后做政策法规的研究,这对于改善环境状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峰论坛对话三: 生态海绵智慧流域建设
【核心】 生态海绵智慧流域建设思路是怎样的,关键任务是什么?
【生态海绵智慧流域建设的总体思路】关于生态海绵智慧流域建设,概括起来就是通过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八个层次的协调调控,构建健康的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主要包括社会水循环利用、水的社会循环、社会物质循环维系或恢复全流域良好的水环境。
【生态海绵流域建设有三大优势】生态流域建设通过地表、土壤、地下的联合调控,构建立体的水网;重在系统的治理和功能的提升;全面吸收了海绵田和海绵城市建设的精髓。
生态海绵流域建设实际上是生态绿色流域建设。
高峰论坛对话四: 践行“两山论”让黑水变绿绿水更绿
【核心】 如何践行“两山论”防控水环境污染?
【专家论点】“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理论的基石。“两山论”指导新时期的治水,留下绿水,留出未来,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善意的民生福祉。新时期治水,我们要尽最大的能力将黑水改善为绿水,使绿水更清洁,绿水更绿。要让黑水变绿,绿水更绿,要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科技创新保障水质的安全。另外就是制度创新,促进流域区域水源的绿色开发。还要全面推行河长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等。
绿色发展是一条创新跨越式发展道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这既是现实需求,也是长远战略,更是形势所趋。
高峰论坛对话五: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抓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核心】打好生态基础至关重要
【专家论点】生态文明过程中,要做到人和自然和谐,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够满足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就能发展建设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关系,如果超载了,环境问题就突出了。生态有一定的承载力,无论是它的环境,还是它的生态各种指标,都承载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大船,承载力不行了,大船撑不住了,就沉了,就没法再发展了。这也呼应了上午的第二届绿色发展论坛中,西宁市委书记王晓所说的“生态似水,发展如舟”。因此,打好生态基础,至关重要。
高峰论坛对话六: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责任追究
【核心】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目标明确
【专家论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构筑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国家推出了“1+6生态文明”组合拳,“1”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6”包括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高峰论坛对话七:
“无废社会”离我们有多远
【核心】 固废资源化利用形式不乐观
【专家论点】2012年来,我国工业固废的产生量规模在30亿吨到33亿吨,利用率60%。每年有14亿吨到15亿吨的工业固废是堆存的,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到2015年全国尾矿废石堆存达到600余吨,总占地面积达到200万公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企业的经营,维护成本比较高。可见,我国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形式还是非常不乐观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无废社会”离我们有多远,从现实看,我们的政策、我们的认识、我们的制度,必须要符合中央建设的要求。为此,我们应从认识上明确管理边界;从策略上突出管理重点;从政策上鼓励循环利用。
高峰论坛对话八: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核心】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差距
【专家论点】青海省的生态保护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期间,明确指出青海对于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由于青海省的不可替代性,使得今天在西宁市举办的2017中国生态环保大会显得特别有意义。我国一直是践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领军国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但即便如此,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法治建设、体制机制、经费支持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还需我们共同努力实现。 (本版图片均由唐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