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广汽投资6亿布局新能源全资子公司正申

    广汽投资6亿布局新能源全资子公司正申请新能源资质

    来源: 新浪综合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7-06-08 访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布局新能源 广汽集团投资6亿设立全资子公司

      来源:界面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一位实力不可小觑的玩家。日前,广汽集团宣布将设立新能源全资子公司。

      6月5日,广汽集团第四届董事会第4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项目设立方案,设立全资子公司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暂定名,以工商登记为准),投资总额6亿元,注册资本6亿元,其中首期注册资本3亿元,后续资金根据项目需要增资解决。

      根据广汽方面透露的消息,目前,新能源全资子公司正准备向发改委提交申请资质和工信部目录准入等工作,最快批复时间至少需要16个月。在它之前,已有3家传统车企成立的新能源车公司获得资质,分别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

      除此以外,该次董事会议上集团还批准了向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增资22.6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自主品牌乘用车新增20万辆/年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而在今年3月,广汽集团官方宣布投资46.94亿元用于该项目的实施。两笔资金相加后广汽已斥资约70亿元支持新能源车发展。

      更早的2016年,集团成立了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加上此次的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及“为广汽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扩能20万辆/年”项目增资。

      这些动作表明了广汽集团进军新能源车领域的决心——集团计划2020年达到年销新能源车20万辆的水平。此外,广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二期工程将会在2025年之前完成建设,年产能提高到40万辆。

      事实上,在面对上汽、北汽等对手时,广汽在新能源领域的速度并不算快。根据公开信息,广汽集团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款新能源车型,例如传祺品牌的GA5 PHEV、GS4 EV。不过,虽然在产品推出时间上不及对手,但由广汽研究院主导的“三电”技术研发工作已开始一段时间。

      根据广汽的产品规划,未来将在插混细分市场将推出GA3S PHEV、GS4 PHEV、GA6 PHEV、EnSpirit概念车量产版四款车型;纯电动细分市场要推出GS4 EV、EV Coupe量产版以及将在年内上市的GE3;中大型轿车GA8未来有望推出涉足油电混动车型。

      广汽对于新能源车的重视程度相当高。将来,“传统燃油车的产能甚至会贡献给电动车,”广汽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吴松曾表示:“前提是要核心技术得到突破、安全性能得以保证。”目前,广汽电动车与传统车型也已进行部分共线生产。

      2017年,新能源车市场经历了1月份的低谷后逐月反弹,销量已爬升到正常水平。各厂商的动态也显示出对于该市场的越发重视,尤其是上汽与北汽。

      2009年成立北汽新能源后,2016年其又发布了ARCFOX高端纯电动子品牌。去年全年,北汽新能源销量51559辆,连续4年夺冠。此外,戴姆勒近日与北汽新能源签署协议在新能源车领域深化合作,进一步加强了后者在该领域领跑的信心。

      但北汽新能源的领跑除了因为有较丰富的产品线以外,与其所处的“地利”不无关系,北汽新能源担当了北京市乃至国家推广新能源车的重任。

      在新能源车领域,后来居上的上汽虽然去年销量不如北汽,为2.47万辆。但随着荣威、名爵旗下新能源产品投放,上汽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已有赶超北汽之势。

      另一方面,虽然北汽新能源有EX、EU、EV等多个系列新能源车,但没有一款尤其出色的产品令人映像深刻;而上汽方面,荣威eRX5已成为新能源领域认知度极高的车型。深圳车展开幕当天,上汽更是在新能源车“鼻祖”比亚迪的大本营发布了ERX5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除此以外,吉利、江淮等新能源车领域的强手也对这个市场保持着高度关注。

      对于广汽而言,推出新能源车总能分走市场一杯羹,但在如上汽、北汽等第一批玩家布局逐渐成熟的环境下能夺走多少份额则是个未知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李彦丽

    文章关键词: 广汽 广汽集团 新能源车 我要反馈 保存网页

    热门推荐

    APP专享 添加喜爱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大波台湾美食正在向你逼近!
    能源 环保新闻 能源资讯 能源

    上一篇:中国智慧能源料2017年度已终止业务3.52亿
    下一篇:可再生能源报告:清洁能源成增量主体研发投入不足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