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我省各地各部门动真碰硬破解环保“疑难

    我省各地各部门动真碰硬破解环保“疑难杂症”

    来源: 福建法治报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7-05-23 访问: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3日讯   自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福建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以环保督察为契机,主动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对最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的具体行动,下狠心、下狠劲,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措施,全面自查、认真整改,一批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恶劣的“疑难杂症”得到有效解决,并逐步建立起长效机制,防止死灰复燃,努力提高群众对身边环境改善的获得感。

    截至21日18时,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地方及省直部门办理的4085件信访件,已办结2734件,办结率66.9%;已立案处罚1115家,责令整改3425起,累计罚款3921.2万元,立案侦查43起,行政拘留15人,刑事拘留7人,约谈755人,追责382人。

    省国土资源厅 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省国土资源厅加大全省饰面石材矿山开采整治,推进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据了解,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明确,禁止审批新建饰面石材矿山,已设立的饰面石材矿山延续须经所在地市、县(区)政府批准同意后方可办理。

    为推进生态恢复治理,不断减少矿山数量,省国土资源厅表示,将持续实施从严从紧矿业政策,到期一个关停一个,倒逼加工厂压缩生产规模。持续多次开展打非治违行动,杜绝“死灰复燃”。

    同时,以“双随机”检查和“黑名单”制度督促在采矿山业主依法依规实施开采和治理。积极开展废弃饰面石材矿山综合示范治理,实施安溪官桥—龙门饰面石材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敖江流域罗源、古田、连江三县编制综合治理规划等,同时出台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包、废弃采矿用地复垦增减挂钩等政策,实施“一包一策”。

    福州 日前,福州市启动在环保督察相关工作中开展一线考察干部的工作。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牵头,组成8个考察组赴全市各地,采取明察暗访、列席旁听、节点对账等方式,强化问题导向,重点对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的问题实行蹲点考察。

    一线考察突出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移交信访件及环保问题落实不力线索的梳理、核查,严肃查处问题背后的党员干部失职失责行为,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问题整改落实。同时,市纪委还制定对环境保护问题实施问责的工作方案,成立问责工作小组,对收集汇总的相关问题线索进行研判,提出问责建议,纪检监察机关相关部门跟进实施问责,切实为环保问题整改工作提供纪律保障。通过严肃问责,强力推动环保问题整改工作提速增效、立行立改。

    宁德 宁德市三都澳海域养殖贝藻类1.6万公顷、鱼类36.5万箱,居住生产作业人员近10万人。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增大、陆源污染物持续进入和城镇围填海大幅扩张,航道受阻、水质下降、海漂垃圾增多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5月10日,在接到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有关三都澳海域禁养区非法养殖污染严重问题的信访件后,宁德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全市深化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会议,随后采取一批实招狠招,打击违法行为。连日来,环三都澳县(市、区)和市直海洋等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600多人次,开展海上联合巡查33次,清理违法养殖设施2万箱、违规养殖贝藻设施6600多亩,清除定置网、渔栅788张(具)。

    12日,宁德市政府下发《宁德市海域养殖“三区”划定方案》,科学划定三都澳海域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严把空间、总量和准入关口,推行鱼、虾、贝、藻协调发展,保持海洋生态平衡。同时,加大对海漂垃圾整治的指导与考评力度,鼓励属地政府委托第三方,进行机械化、规范化、公司化海漂垃圾清理,力争在五年内全面推行环保型塑胶渔排。

    龙岩 近日,龙岩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就小溪河流域污染整治不力问题进行问责,并在全市予以通报,21名相关单位责任人受到问责。

    小溪河污染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治,严重影响城市水环境,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近期市政府督察组对小溪河流域沿途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发现企业无证照经营、环境违法及河道垃圾等37个问题。

    随后,市效能办立即启动问责程序,经调查核实,市、区环保、农业以及适中镇、曹溪街道等单位相关责任人员履行监管、巡查职责不到位,造成多家企业存在非法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查处。依据相关规定,市效能办决定对上述7个单位的21名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其中给予效能问责20人,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1人。

    (本报记者)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国内环保新闻

    上一篇:合生能源以极化技术提升燃油使用效率——传统能源变身记
    下一篇:湘声:依靠群众抓好环保问题整改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