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近日印发。根据《方案》,至“十三五”期末,我市将打造一批功能定位涵盖大气污染防治类、水污染防治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类、工业治污类、生态农业示范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类等的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市民可通过这些实践基地了解环保、参与环保。
基地建设如火如荼
每到周末,位于兴宁区五塘镇的南宁市平里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内总会看到一些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原来,这里除了是发电厂,还是三峰环境广西南宁生态环保教育基地(以下简称三峰教育基地)。生活垃圾怎样处理、有哪些工艺、如何让垃圾转化为电能等,都能在教育基地找到答案。
教育基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要由多功能厅、序厅、展示大厅、参观走廊等组成。主要内容包括环保知识普及、环保游戏互动、垃圾处理所有工艺展示、项目基本情况等。参观者可通过VR眼镜观摩生活垃圾处理工艺展示,站在三面立体墙前,3D的环保画面立即把人带进环保的世界。
三峰教育基地自建成以来,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之一,成为国内同行业的示范工厂和广西、南宁重要的环保宣传教育基地和城市环保名片之一,已陆续接待海内外各友好参观团35批近2100人次。
“下一步,我们要将该基地申报成为南宁市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实践基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一批环保教育基地
根据《方案》,我市将因地制宜,在现有环境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发掘打造一批涵盖不同特色和教育功能的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丰富我市环境教育手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我市大中小学生及市民生态环保意识,强化环保科普教育,营造全民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我市将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申报一个”的原则,每年创建2至3个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在全市打造一批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实践基地。
将给予建设经费补助
《方案》明确,南宁市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应拥有一定规模的开展环境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的固定场所、展馆或者生产线(场所面积600平方米以上),可一次性供80人以上进行参观、培训或体验式实践。
同时,实践基地必须具备以下6项教育功能类型中的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这6项功能类型即大气污染防治类、水污染防治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类、工业治污类、生态农业示范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类。
基地应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定期组织或接待中小学生、市民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8期以上,参加活动人数800人以上。配备2名以上专职或兼职讲解员。
南宁市本级对通过验收、获得南宁市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称号的单位,将以奖励的形式一次性给予40万至50万元建设经费补助,所需资金从南宁市环保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