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县长(市、区)话安全发展
常熟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将按照“优存量、控增量、减总量”的思路,全面落实减“化”要求,扎实开展化工行业优化提升整治,把化工行业整治提升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与去产能工作相结合,努力促进全市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明显提高,产品结构明显优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明显增强。
一、坚持问题导向,以最有效措施优化存量。一是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加大设计诊断力度,着力提升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新建项目要在设计和运行阶段全面推广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安全完整性等级分析(SIL)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安全仪表系统必须符合标准规定,从源头上完善工艺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对已有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在开展过程危险分析基础上,全面开展在役装置设置诊断,确保安全监控系统对异常工况的自动控制功能。引导企业利用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减少作业场所人员数量,降低安全风险。2019年底前,全市所有“两重点一重大”化工企业的安全仪表系统都要符合标准规定。二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档升级,新建危险化学品企业在试生产之日起一年内必须通过三级标准化评审,第一次复评时,要达到二级标准化水平,逾期未达到二级标准化水平的,暂缓办理危险化学品新建和扩建项目审批手续。加强标准化运行质量审计,定期开展安全互查互评活动,对达标后运行质量差、经复核不满足达标条件的,一律降低标准化等级或取消标准化企业称号,2019年底前,化工集中区内85%以上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二级标准化。三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整合化工园区监控、消防、应急等系统平台,在现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接入监控中心的基础上,全市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也要全部接入,实施全天候、全流程信息化监管,形成实时联网监控和监测。
二、坚持铁腕标准,以最严厉手段控制增量。一是严把源头关。按照《常熟市重大危险源公共安全规划》,严格落实化工集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链安全要求,严控安全风险,认真落实市化治办项目会审制度,始终坚持“三个一律、三个严禁”不放松,即一律不批新的化工园区,一律不批化工园区外化工企业,一律不批化工园区内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不能稳定运行企业的新改扩建化工项目,严禁引入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定位的,高温、高压或剧烈放热等高度危险的项目,严禁引入安全风险大、工艺设施落后和本质安全水平低的企业,严禁引入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两级重大危险源新建项目。新建化工项目,严格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投资额不得低于2亿元人民币。二是严格安全风险评估。定期修订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区域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加快推进化工企业入园进区,对区外低端低效的小化工企业坚决关停,对重点化工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在现有土地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原则上不再引进新增工业用地的危险化学品企业,严格 “开一关一”政策,确保化工园区企业数量和区域风险 “双控制”。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根据苏州市关于沿江化工集中区在产业发展方向、区域间分工合作和合理定位的要求,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利用效率好和环境污染少的新材料、氟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增强特色产业集聚优势,形成化工集中区的良好竞争力。
三、坚持高压严管,以最严格要求压减总量。一是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坚持政府购买服务与企业自聘专家相结合,开展危化企业精细化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根据生产特点和季节变化,组织开展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对查出的隐患录入安全监管信息平台,由安监部门跟踪管理,督促企业按照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要求及时整改。二是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通过联合执法、专项执法、暗查暗访等手段,从严处理,从重处罚。加大事前行政处罚力度,把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责任追究的要求落实到位,确保2018年底,两区(化工集中区和工业集中区)以外的化工生产企业全部实施关停并转。扎实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完成长江沿岸重点规划区域化工企业的关停并转迁任务,2019年底,全市化工行业企业总量在2016年的基础上压减30%,化工集中区内的企业数占全市化工企业数的50%以上。三是严格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坚持有事故必倒查,有死亡必追究,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化工企业凡发生1人以上亡人事故,或者3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毒)及其它社会影响较大事故,取消当年所有评先和各项政策补助,两年之内不批准新扩建项目。完善化工企业退出机制,对发生一般事故或社会影响较大事故的企业立即予以停产整改,无法整改到位的,坚决予以取缔关闭。
周勤第(作者系常熟市人民政府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