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薛姣 摄影 李一鸣
昨天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我市也迎来了清明祭扫首个高峰日,重庆时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下午4点,全市13个观察点数据统计显示,主城区殡葬服务单位接待祭扫群众人数52.1万余人,疏导机动车辆约8.1万台次;全市殡葬服务单位共接待祭扫群众约102.9万人。
虽然在各大公墓、陵园还是有传统的明火祭祀,但种种迹象都表明,重庆市民的文明环保祭祀观念越来越普及。
缭绕的烟雾少了太多
从上周末开始,重庆各大公墓陵园就陆陆续续迎来了不少扫墓祭祀的群众。昨天因为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祭祀群众数量陡增。重庆时报记者一大早前往石桥铺殡仪馆,10点不到门口车辆就排起了长龙,来祭祀的市民大多手持鲜花,也有少量人提着纸钱。殡仪馆门口的道路两边摆满了祭祀用品,商家们坦诚地告诉记者:“像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就比较传统,还是要烧纸钱,但跟去年相比,纸钱的销量下降了20%左右。”
相比之下,鲜花的销售量大幅度增长,“菊花是每年的主打,今年我们也卖了些百合、白海芋等。”商家透露,今年的花价比较平稳,“好多公墓陵园都免费送花,所以我们也卖不上价,走个量。”
新型祭祀方式层出不穷
随着各种文明祭祀方式逐渐普及,重庆时报从各大公墓陵园了解到,粗略统计,现在主要有鲜花祭祀、音乐祭祀等9种文明祭祀方式追忆故人。昨天,重庆时报记者在石桥铺殡仪馆就看到有几位市民选择诵读诗歌来祭祀已故的亲人。
还有一些市民选择社区公祭,几位去世的故人生前住在同一个小区,他们的亲属相约在社区一起祭拜,殡葬服务单位选派专职礼仪师进驻社区,由社区组织辖区内居民敬放过世亲属遗像,敬放供品、气球等,由逝者家属宣读祭文,公祭群众敬献鲜花,进行缅怀。
因为微信的普及,还有一些市民在殡葬服务单位的公众号上点播歌曲,随后就能听见园区播放,温暖又环保。
节地生态葬五年增长20%
节地生态葬是近几年政府大力倡导的,重庆时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全市各经营性公墓均建有生态安葬园区,以免费或低价位的方式引导市民选择。经过这几年的普及和倡导,已经有不少市民接受了节地生态葬,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推出树葬、花葬、草坪葬、小型地墓15.58万平方米,壁墓塔葬16.7万个,已有6万多市民选择节地生态安葬。
《根据重庆市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我市将不断提高生态安葬比例,五年内重庆的节地生态葬比例从10%增加到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