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猛是济南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副经理。20多年的供热行业从业经历,让他在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燃煤锅炉替代项目上大显身手。经过两个月的项目建设,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实现清洁能源供暖。污染物排放每年减少烟尘4.5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量减少。
40万平米供暖面积
三个月内全面排查
杨猛于1992年参加工作,目前已在供热相关岗位上奋战了20多年。2015年,杨猛来到济南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杨猛接手了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燃煤锅炉替代项目。
位于二环南的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原先依靠小锅炉供暖,校区共有4台燃煤蒸汽锅炉。这4台锅炉为学校教学、师生公寓约4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供暖。
这4台锅炉每年要烧1万吨煤炭。锅炉虽然安装了脱硫和除尘设施,但是每年的污染物排放依然很大,其中每年排放二氧化硫8吨,氮氧化合物约合29吨。
根据济南市淘汰小锅炉的政策,山东大学这4台小锅炉也在淘汰之列。为了解决校区的供暖问题,学校和济南能源公司合作,在学校采用分布式热泵和燃气锅炉相结合的技术方案为学校供暖。
2015年底项目开始筹划。在施工的前3个月时间里,项目负责人杨猛对供暖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摸清了40万平米供暖区域的情况。
两个月连轴干
学校按时加入集中供暖
2016年8月底,项目正式开工实施。此时距离11月的供暖季只有两个月了,项目非常紧急。图纸的落实修改、锅炉和管道的替换、设备的配备、各种供暖运行方式的比较……这些都需要杨猛实际参与。
随着供暖季的临近,杨猛和同事们开始了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每天7点之前,杨猛就到达单位,晚上下班经常到了半夜12点。他的同事还告诉记者,“还有更晚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不能回家了,在办公室眯几个小时,然后第二天继续干活。”
杨猛没日没夜地连轴转了两个月,家里上初三的孩子三天两头见不到父亲。“早上我走的时候孩子还没醒,晚上我回去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了。”提起孩子,杨猛有些无奈,“但是项目的运行更加重要,孩子只能由她妈妈负责了。”
在对各种供暖运行方式比较后,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采取多能互补的模式来进行供暖。多能互补,是指不再使用单一的电力或天然气供暖,而是每个能源站采用燃气、电能两种能源互为备用,确保安全稳定、经济高效的绿色供热。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在去年11月15日之前加入了集中供暖,告别了小锅炉。由于校园实现清洁能源供暖,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4.5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量减少。
设立便民服务点
机动灵活获居民点赞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的供暖,包括校区的学生、老师还有教职工宿舍和青年专家公寓,群体用热的差异性较大。为此,杨猛决定3个能源站采用分时分区管理,运用自控调节,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学生宿舍区,第一栋宿舍楼和最后一栋宿舍楼,丝毫感觉不到热度的差异,自控系统调节非常均衡,学生都很满意。”杨猛说。
供热刚开始时,由于项目刚刚建完,个别管道还存在气堵、污堵或流量分配不均问题,校区的青年专家公寓就有好几户反映暖气不热。经过工作人员上门测流量、清滤网和放气等工作,恢复了供暖。
经与校区协商,杨猛决定在楼群间设立便民服务点,热线电话就接到楼下,配备检修人员,专门解决“四点”——不热点、过热点、泄漏点、瓶颈点。并且将便民服务点机动设置,这里解决完问题就迁到另一个点,机动灵活的服务令师生和小区居民纷纷为其点赞。
该项目建成后,在国家五部委、省市相关部门的调研中获得一致好评,并作为典型工程案例邀请全国供热行业四百余名从业人员现场观摩。
目前,济南已经停暖半个月,但杨猛和同事们还在忙着总结经验,为将来清洁能源供热的推广应用做好准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蒋龙龙 实习生 赵晓彤 任秀)
编辑:吹吹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乔雷华 SN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