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以什么为中心,围绕什么中心来发展,涉及的是发展的价值要求,决定发展思路、发展决策、发展战略和发展着力点。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不竭的动力之源。强调人民的重要性,把人民群众看作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历史充分证明,正是依靠人民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才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90多年来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在前进征途上,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改革的力量源泉。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充分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清楚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途径就是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首先,形成共享发展的环境。推进共享发展要以完善共享发展的环境为基础和前提。在宏观方面,要全面深化共享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从改革发展的全局进行顶层设计,使共享发展理念贯穿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全过程;在微观方面,要构建共享发展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搭建共享发展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其次,实现发展机会共享。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展机会共享是衡量市场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发展成果分配是否公平的根本问题。个人只有参与到发展的进程中去,才能享有发展成果。因此,要保障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共享发展理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通过增强生态文明、提高健康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提高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已直接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从而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让生态自然造福子孙后代,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出发,正在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此,必须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理念。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事关国家未来。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就能发挥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为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搞好,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中央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设立了“扶贫日”,通过这些减贫、扶贫举措有效动员了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开发事业中来,有效解决最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同时,还着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和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于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