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3月23日电 (郑莹莹)因共享单车的兴起,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追捧“共享经济”。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共享汽车”也不断大热,其中,有普通的燃油车,也有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车,后者尤为吃香,备受业界看好。
“新能源共享汽车”也即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2014年开始在沪布局,而今随“共享风潮”再度升温。据悉,目前在汽车数量规模上,上海已经超过巴黎,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城市。
在沪郊的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内,22岁的大学生刘浔,在智能手机上以APP为“媒”,轻松开启一辆“新能源共享汽车”,“不用花很多钱就可以‘开走’一辆新能源汽车,从这开到上海市区大概1个多小时,我选的这个车型只需花费30多元(人民币,下同),还可以与同乘的人分摊车费。”
目前上海的“新能源共享汽车”,除上汽集团投资,环球车享旗下的共享汽车品牌EVCARD项目外,还有格灵出行、左中右项目等。
环球车享首席市场官黄春华告诉中新网记者,EVCARD以上海为起点推广2年多,已进入24个城市,投放近9000台新能源汽车,日均订单超过2万张。
“上海的用户活跃,共享需求旺盛”,黄春华介绍,其中在上海有5000多台新能源共享汽车,约2500个网点,35万会员。
就在3月初,EVCARD启用上海机场高铁交通枢纽网点,让“新能源共享汽车”走进上海“交通大动脉”。黄春华表示,目前这些交通枢纽网点运行良好,每辆车日均有2至3张订单。
黄春华透露,该品牌两、三年内预计会在上海投入2至3万台新能源共享汽车,“但网点不会一下子全部撒开”。
他进一步解释说,并非网点铺得越密越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上海提倡公共交通优先,我们只把自己定义为公共交通体系的有效延伸,人们多元化出行需求中的一项服务,并不是非常大的一块”。
左中右分时租赁项目在上海有1000多台新能源共享汽车,其上海公司副总经理原亚玲告诉中新网记者,对市场非常看好,今年在额度允许的情况下计划至少新增1000多台车、100个网点。
格灵出行在上海有200台左右“新能源共享汽车”,数量不多,但其CEO黄宁军告诉中新网记者,将要逐步、快速扩大规模,“我们发现上海市民的共享消费习惯已经培养起来了”。
共享用车模式最早起源于瑞士,后来在德国、荷兰、美国等国风靡起来。在上海,“新能源共享汽车”尤受业界青睐,与该市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不无关系。
根据上海市经信委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上海2013年至2016年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0万辆,产值突破百亿元,跃居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拥有量最大的城市,数量规模与欧洲新能源汽车拔尖的国家——挪威相当。
而另一方面,上海的交通部门也表态,上海市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让这样的共享汽车成为人们多元化出行场景中的好工具。数据显示,上海从2013年至今累计支持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牌照5000多个,帮助布设公共区域网点1000多个。2016年2月底,上海市出台了《关于本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鼓励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在上海市的发展。
在专家看来,“新能源共享汽车”首先在某种程度更多是起到了“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作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小员就此话题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通过“新能源共享汽车”,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使用,甚至未来去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共享汽车的出现,让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很方便地实现取还车和移动支付,也不用为没有地方安装充电桩等事情发愁。她介绍,上海已经超过巴黎等城市,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城市。
对于新能源共享汽车是否会给上海城市带来更大交通压力的疑惑,吴小员表示,从典型国际案例的实践——德国慕尼黑Drive Now分时租赁看,2011年以来,在慕尼黑累计投入分时租赁车辆超过550辆,这些共享汽车5年多的运营,为该市节省了1500个社会停车位,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了14%左右,汽车行驶里程每年减少了约4000万公里,私家车出行减少了25%左右。
吴小员认为,一个城市若能做到合理定位、有序发展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将发挥其对公共交通的延伸服务功能,对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有促进作用,且可以与步行、自行车这些低碳出行方式形成良性互补。
她强调,不断走热的“新能源共享汽车”未来要“远行”,城市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综合规划。如: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充电桩、停车位等资源稀缺,可以从嘉定等郊区开始推广,不断加密分时租赁运营网点,然后再慢慢向市中心区域拓展。对于崇明区等“新”发展的相对独立区块,可以结合轨道交通等区域交通系统以及城区空间规划,在大规模投放之前,合理设置、布局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规模与网点。
另一方面,她指出,“新能源共享汽车”不仅要做好汽车共享,更要注重实现充电桩、停车位、网点等资源的互联互通与集约共享,“这不仅是单个运营企业的发展,各家的网点资源若不能共建、共享,容易陷入‘孤岛’化运营困境,难以形成网络,真正实现共享。而这一点,需要各级政府与相关企业大力协同,共同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布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