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间环保组织屈指可数_fina
原标题:民间环保组织屈指可数_fina
随着雾霾等环境问题的日益升级,民间环保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环保领域渐渐凸显,成为环保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在山东这样的组织还比较匮乏,“招工难”、“筹资难”是他们难以逾越的生存困境。
本报记者 韩笑
志愿者搜集证据
污染企业被罚300万
民间环保NGO“绿行齐鲁行动研究中心”是一个由民间自发筹备成立的公益环保组织。现在全职工作人员有5人,发起人组成的理事会和专家顾问团队有20人,还有100-150人的志愿者团队分布在全省各地。
绿行齐鲁传播与筹款负责人贾佳介绍,他成立了“拍客团”,“济南的一个拍友,每天上班时都从窗口拍摄一张,一年拍摄了200多张,组合起来排在一起,看到济南的天很多时候是灰蒙蒙的一片,非常有震慑力。”
绿行齐鲁动员全省17市的志愿者参与,自己开展企业排污监督。绿行齐鲁的一名志愿者就成功监督了一个工厂的排污问题。“该志愿者是东营广饶大王镇人,他发现家附近的工厂有违规排污现象,利用晚饭后散步时间绕到工厂看一看,就能抓到不少企业夜间排污的现场。再加上志愿者的亲戚在化工厂内部上班,也能提供一些信息。就这样跟踪了近一年,积累了大量的录像和图片证据。”贾佳说道。
绿行齐鲁委托北京另一家公益组织提起了公益诉讼,而绿行齐鲁则作为支持起诉单位。在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受理下,今年3月双方达成了和解,该企业同意支付生态环境治理费300万元。
“民间环保之路真的很难,有些部门觉得我们多管闲事,还有的企业觉得我们无权监督。”绿行齐鲁创始人郭永启感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偶尔会接到涉污企业的‘恐吓威胁’电话,在调查时也会遭遇围堵。”
专业性强、待遇低
NGO组织留人难
一心想为山东环境做出贡献,绿行齐鲁却一直面临着人手紧张、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
“就拿我们的专员来说,志愿者掌握了一些证据之后,有些时候并不能确定污染物,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专员现场确定企业排污情况。这个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还要频繁出差。”贾佳告诉齐鲁晚报记者。
这个岗位很难留住人才。“这个岗位的人员难招、流动性大,一旦离职对我们影响很大。但是人员离职也是有客观原因的,像我们希望这个职位招环境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但这样的人才如果去到房地产等单位,待遇是我们这儿的2-3倍。”贾佳说道。
如果提高全职人员工资就能改善人员流失的局面,那么问题就很好解决。而国内环保NGO面临的尴尬是,由于是非营利性组织,提高员工待遇的资金如何获得成了问题。绿行齐鲁人员的工资发放是由基金会进行的资助,目前绿行齐鲁接受阿里巴巴公益基金、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等4家基金会的捐助。
“根据我们的不同项目,可以去申请不同名目的资助。我们的大气项目就申请了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的19万元资助。但是这些项目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现在我们还有钱运营,可不知道哪天资金就断了。”郭永启说。
孤独前行
申请基金得去外地
随着雾霾等环境问题的日益升级,民间环保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环保领域渐渐凸显,成为环保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北上广等地的各类NGO组织众多,湖南省也有15家以上的类似组织,而山东的NGO却屈指可数。
“在山东,长期认真在做环保的社会组织很少。我们长期合作和了解的就有三家。一家是做自然教育的无痕中国,另外两家是山东环境保护基金会和山东青少年绿色联盟,这两家都有半官方的性质,与我们全部职业化运作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他的则多是一些学生社团和活跃度并不高的组织。”郭永启介绍。
郭永启在推动NGO发展时,总会有种孤独感。“山东是经济大省,但关注环保的组织太少。省内没有可支持的基金,我们只能去北京等城市申请资助。”
困难虽然很多,但郭永启还是抱着希望。“社会组织就是要解决社会问题,要是没有困难,也就没有我们存在的必要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