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1月15日电 (高红超 刘晓如)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编著的《河北蓝皮书: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7)》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蓝皮书指出,河北省对高科技、环保、绿色等优质产业的承接“磁力”不足。
依据河北的实际情况,蓝皮书将河北省非首都功能承载地的功能定位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首都辅助功能区。以承接部分中央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主,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配套跟进,建设首都重要的辅助功能区。
第二,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非首都功能承载地必须在三地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先行尝试,重点突破,为顺利承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高地。非首都功能承载地应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重大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同时,应借鉴国内外区域发展的优惠政策优势,结合实际集中落实,增强当地经济活力,从政策层面吸引更多北京外迁功能和企业自愿落地。
第四,协同创新示范区。非首都功能承载地应当能够集聚区域创新资源,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支撑,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几座国际知名、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创客新城”。
第五,市场要素主体聚集区。非首都功能更应当创新政府服务,优化商务环境,令京津冀三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对诸多市场要素主体的吸引力。引导大型央企、跨国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入驻,带动贸易、金融、保险、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总部基地。
蓝皮书指出,为了扮演好承接角色,确保承接效果,应当了解河北省作为承载地的条件和优势。一个城市的“磁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结构性。就业、教育、生态、医疗、购物等因素都会产生“磁力”,而河北省目前在就业、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未形成强劲的承接“磁力”。
蓝皮书表示,目前,企业经营地址的选择是企业自主权的重要方面,政府只能发布产业导向目录来调控新建企业的选择,对于现有企业不能下行政命令强行让其迁出或迁入。对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性资源,一方面,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功能是首都功能的配套功能,转移起来很难,特别是教育、医疗等机构,选址要考虑集聚效应、服务人口数量等因素。目前,河北省发展方式、发展质量、经济磁力均有待量变和质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