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1月8日电(杨陈 倪哲)中国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高峰论坛1月8日在广西南宁开幕,100多位专家学者及相关行业从业者围绕“守护中国蓝·共圆中国梦”这一主题,聚焦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如何为雾霾治理和污染防治解忧。
2017年新年伊始,“跨年雾霾”连续席卷中国多个省市。中央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大雾红色预警和霾橙色预警,北方多地污染指数爆表。
“中国雾霾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能源结构在环境上的直观反映,煤炭占据了中国目前70%的能源供应。遏制大气污染和水土污染的必由之路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特别是在电力生产中,应少烧煤,多烧‘草\'。”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孙晓华当天在论坛上表示。
中国是农业大国,秸秆、稻壳、玉米芯等年产生量高达10亿多吨。“当前中国农林废弃物总量正呈逐年增长之势,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利用农林废弃物发电。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骆仲介绍,中国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主要矛盾是传统的“小农”生产收集的农业模式和工业“大工厂”机械化运作的矛盾,农林废弃原料收集成本高,模式复杂。但随着中国农村土地逐步实现集约化、机械化的管理,将使农林废弃物能源更大利用化成为可能。未来将有效抑制农林废弃物随意燃烧规模,大量减少焚烧污染排放量。
孙晓华介绍,自2006年中国诞生第一个农林废弃物发电企业以来,中国已投运和在建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302个,年处理农林废弃物9000多万吨,每年为农民增收270亿元,年供电量约500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000万吨。在遏制秸秆露天焚烧、推进县域工业园区清洁排放、发展农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显示了独特优势。
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发展多年,而在中国仅起步短短十年,国内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受燃料收集、技术手段、税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惠农”成本的连年增长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常纪文结合自身行业工作经验在论坛上提出,国家应给予农林废弃物处理费,使农林废弃物发电与垃圾发电享受同等待遇;将农林废弃物处理纳入雾霾治理范畴予以扶持;加强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支持,积极发展生物质能。
鉴于目前农林废弃物收集和运输成本高,常纪文建议,可考虑推行减免税费政策。他提出,农林废弃物发电实施接近零排放,也应享受环保电价。此外,行业内部也应做到自觉自律,解决布局规划不合理和入厂燃料管理过于粗放的问题。
据悉,中国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高峰论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全国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联盟协办、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