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全球500强的国内能源公司屈指可数,除了举足轻重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之外,还有一家低调潜行的中国民企,它就是中国华信。
这家2002年创立的集大型能源和金融国际投行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以418.4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财富》500强的第229位,这是它连续第三年入围这一榜单。如今的中国华信,在2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36个办事处,多个非政府智库组织和慈善公益平台。
中国华信的体量虽大,业务却并不复杂:60%是石油天然气业务,25%和15%分别为金融业务、工业加工。截至目前,中国华信已经拥有3大集团公司、13家一级公司和A股上市公司,并参股多家海外上市公司,员工近3万人。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是2631亿元,资本保值与增值率高达121.9%。油价的持续低迷,已经导致了如壳牌、BP等老牌全球石化公司收入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而中国华信的运营仍持续健康。这与其远见卓识的国际化战略部署、金融与能源两者并行的开阔布局密切相关。
中国华信总部
国际化战略凸显
众所周知,油气行业在世界各国都和水、电行业一样,并非市场化的行业,且常常与政治紧密相连,准入门槛极高,华信在加速海外布局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了哈萨克斯坦、捷克、格鲁吉亚三大战略根据地。
目前,油价处于低位,虽然很多石化产品价格受到影响,但华信认为现在却是收购上游油气资源权益的最佳时期,打算集中优势投资上游油气资源,加快海外布局。
今年是石油行业的并购大年。上个月,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刚斥资130亿美元收购印度第二大私营石油公司爱萨石油(Essaroil)49%的股权。这个月,嘉能可国际(GlencorePLC)和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Qatar)就以102亿欧元(约108亿美元)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五分之一的股份。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2015年年底中国华信收购了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KMG)的子公司——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国际公司(KMGI)51%股份。通过收购KMGI,华信一举获得其在欧洲多国先进的加油站和油库管理系统,拥有7000余人的国际化经营管理团队和欧洲最新技术水平的大型炼油厂及化工厂,并进而参股、控股欧洲多国石油公司。KMGI是哈萨克斯坦国家主权石油公司的国际化平台,也是哈萨克斯坦石油进入欧洲下游的唯一通道,在欧洲拥有炼化、储运、销售一体化石油产业体系。
接下来,中国华信将进一步增资KMGI,在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德国和瑞士等国投资收购10000多座加油站和配套油库。同时,对欧洲重点炼厂、油库、管道战略并购,掌握重要物流节点的话语权,并计划利用3~5年时间,将KMGI打造成欧洲区域有影响力的油气终端供应商。
中国华信还计划依托欧洲油气终端体系,以哈萨克斯坦、阿布扎比、乍得为重点,开拓中亚、中东、非洲地区上游油气资源权益与股权。
另一方面,中国华信也将一部分的业务发展目标锁定在了地处欧洲心脏的捷克。作为欧洲极为重要的工业走廊,捷克具有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资源优势,中国华信选择在捷克设立第二总部,且以此作为公司在欧洲开展国际投行投资的桥头堡。
目前,中国华信已经控股布拉格斯拉维亚足球俱乐部,积极推动中捷文化交流,开展公共外交和社会公益活动,在捷克政商高层及社会民众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信誉和影响力,吸引了捷克及中东欧地区优质企业的青睐和合作。
中国华信也在捷克投资了航空、旅游服务、特种钢、核电等企业,重点打造旅游航空与工业制造两大产业板块,形成投资带动,推动企业发展,并与大型国企混合发展走出去,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国际市场互动,助力国内产业升级和供给侧改革,并实施资产证券化。
依托稳定的海外上游油气资源优势,中国华信也在海外建立了石油中转站和储备库,在国内建立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同时发展国家战略储备与商业储备。例如,华信就在法国、西班牙等国家拥有与石油炼化、销售终端系统相配套的百万吨级石油储运系统。
石油与金融全面发力
在国内,中国华信正在海南规划建立一个总库容1200万立方的石油储备基地,目前已建成一期280万立方储备库。同时规划在山东建立一个1000万立方石油储备库。
除了石油储备的设立之外,华信还与国企混合发展能源物流,目前公司已与中铁、国储、中船等国有大型储运企业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油气储运物流合作,投资关键物流节点和储备,提高储备周转速度。
中国华信的另一大战略是,将金融与能源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收购和自建金融平台,获取金融全牌照,以强健的自有金融体系推动公司产业发展战略。目前,华信在国内拥有证券、信托、期货、银行、保险、金融资产交易等重要金融平台,成立了财务、基金、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公司,并与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共同设立全球并购基金,建立多元稳定的资金渠道。
为获取海外低成本资金,中国华信先期已在2014年控股了捷克J&T金融集团,成为首家控股欧洲银行的中国民企。J&T金融集团是一家综合性金融集团,旗下拥有J&T银行(“JTB”)和斯洛伐克邮政储蓄银行(“POBA”)两家银行,业务涵盖传统银行业务、信托业务、私募股权基金、资产管理、租赁和保理、设备管理及其他金融创新等多个板块,并在欧洲六个国家设有分行。通过与金融平台的联动,华信不仅降低了经营风险,并且将现货交易服务、金融保值服务和融资服务一体化,大大提高了企业利润。
诚信是品牌的灵魂
2002年,叶简明创立中国华信,2014年华信成为世界500强。今年,他荣登《财富》全球“40岁以下40人”商界精英榜单,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家。
为何中国华信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在叶简明看来,其品牌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信用,在于社会的认可。赢得众人的信任,信用的力量是可以无限放大的,中国华信要做中华民族信用的代表。
中国华信的品牌文化战略体系,主要由五方面组成:紧随国家战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品牌;传承华夏文化,打造传播时代能量的文化品牌;创新用人之道,形成提升员工价值的人才品牌;拓展公共外交,铸造推动企业发展的外交品牌;发挥党群功能,建立凝聚关爱人心的暖心品牌。从描述就可以看出,虽然华信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是在政治建设上却与国企和事业单位更为接近。
公益方面,华信创办非政府组织(NGO)进行慈善活动,先后设立了香港中华能源基金会、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其中,香港中华能源基金会虽然是一家由企业组建的NGO,却被联合国批准为特别咨商地位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设有10余个分支机构,与联合国、欧盟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并组织开展国际智库交流合作,组织国际能源安全高峰论坛,定期上报能源安全战略研究专项报告,为全球及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而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所组织的“萤光支教”已成为规模最大、最系统的西部乡村教师培训项目,迄今已为甘肃、云南培训了16000多名乡村教师,受益人数超100万。
“萤光支教”乡村教师培训项目远程网络培训
该基金会扶危济困,捐款救灾,先后向四川雅安、甘肃定西、云南鲁甸地震和海南水灾捐款,用于抗震救灾、扶贫帮困、资助教育。同时,基金会也设立了“戎星点点”教育帮扶项目,资助革命伤残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遗属和病故军人遗属等“三属”子女教育;“情暖功臣”关爱三属,长期资助150余名三属子女的教育学习。
五年多来,公司在公益慈善、弘扬传统文化事业等方面投入资金累计10亿多元,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慈善企业”。中国华信以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为中国环保事业贡献一分力量,并视之为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可持续性的慈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