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能环境:环保企业要坐得住“冷板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郭路瑶 张敏来源:中国青年报(2016年12月15日03版)
将于12月16日开幕的首届创新创业博览会进入了倒计时,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能环境”)也在进行最后的准备。高能环境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垫衬工程处,目前已完成近600项国内外大型环保工程。这次博览会上,他们将带着新技术亮相,展示在环境修复方面的创新。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联合发文称,到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2.8万亿元,同时将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保产业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资本的关注。
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蛋糕,这家环保界领军企业却颇为“淡定”。高能环境董事长李卫国告诫员工:要想站得稳、走得远,需要警惕“被捧杀和棒杀”。在他看来,“环保从业人员必须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
高能环境执行董事长凌锦明也认为,在躁动的时代,环保企业更加需要“专注力”。他说,“坐得住‘冷板凳’”,不是指企业固步自封,拒绝市场机遇,而是要专注于技术创新,在细分领域深耕;同时,环保企业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不计较短期利益得失,也不参与市场恶性竞争。
“技术是我们的基因。”凌锦明强调,作为一家有中科院背景的企业,高能环境将技术视为公司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垫衬工程处改制而来的高能环境,业务涵盖了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和环境修复等三大领域,并且成为土壤修复这一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凌锦明说,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但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并未改变。
凌锦明说,高能环境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3%以上,800名员工中超过100人从事研发工作,企业内部还设置了多个技术创新专项奖励。在A股上市后,高能环境将募集到的第一笔资金投入了内部研发中心,之后还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评审,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凌锦明对高能环境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凌锦明认为,只要公司拥有核心技术优势、机制健康合理,并且舍得前期投入,未来的利益一定会水到渠成。凌锦明判断:“目前中国环保投入约占GDP的1.5%,未来应该会上升到2.5%左右,这是社会需要。”
但高能环境也有它的困扰。凌锦明说,在争取同地方政府合作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存在“地域保护”,项目招标时优先考虑本地公司。凌锦明有些无奈地表示:“总理说推倒这堵墙,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但有些地方竖起了无形的墙。”
凌锦明还发现,环保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这导致一些非技术出身的企业,在招标时恶意降低价格,要么“干一半撂挑子”,要么中途要求提高价格。“这种故意低价竞争的企业,一般来说是不太愿意投入大量资金的企业,很可能会偷工减料。”凌锦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