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为改善冬季大气环境质量,山西长治市在主城区开展“燃煤清零”行动,组织工作人员以社区网格为单位,入户走访动员,将四十多个城中村、城边村的上万吨燃煤全部置换成清洁焦炭,让群众使用清洁燃料环保过冬。这只是山西为治理燃煤高碳排放实施的能源产业创新工程的一个小镜头。
顺应能源革命要求,山西正牢牢抓住“低碳”和“绿色”两篇文章,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努力形成多轮驱动、低碳绿色的综合能源体系,以能源结构优化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去产能”之后:产业链在延伸
2016年10月,山西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被关闭。这是山西煤企“去产能”的一个缩影。
今年,山西的目标是全省煤企率先退出2000万吨,2020前退出1亿吨以上,这占到全国煤炭去产能目标的十分之一左右。
“去产能”之后,质量如何提升?
为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山西煤企开始采用新一代选洗原煤设备。以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马兰选煤厂为例,其引进的重介浅槽分选技术不但提高了煤炭质量,每年还可少损失原煤6万吨。变卖煤为输电,则是山西煤炭产业转型的又一“高招儿”。“十三五”期间,山西继续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坚持输煤输电并举,积极推进晋北、晋中、晋东3个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建设工程。
作为山西煤炭转型的另一强项,在煤化工产业方面山西也祭出一系列“组合拳”——
在煤制油产业领域,重点支持潞安集团180万吨/年煤基液体产品、400万吨/年煤基油品及化学品煤炭清洁利用油电化热一体化项目、晋煤集团200万吨/年煤基合成油项目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见效;在煤制烯烃产业方面,山西支持同煤集团、山西焦煤与科研机构联合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改进完善的基础上有序建设煤制烯烃大型工业化升级示范装置,进行气化、净化、合成等全流程的系统优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工艺包;在煤制芳烃领域,充分利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国内高端研发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争取在山西开展煤制芳烃产业化示范项目,重点解决甲醇制芳烃反应器设计和放大、反应热平衡和工程优化、工业化应用等关键技术难题,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初步工业化……
新能源“风景线”:打破单一燃煤发电结构
作为产煤大省,山西煤层气储量约1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三分之一。丰富的资源,使得煤层气发电成为山西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领域。“十三五”期间,山西已布局加快推进地面开采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推进瓦斯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重点支持煤炭企业低浓度瓦斯就近发电。
同时,晋西北、吕梁和中条山,也是风能的集中区域。在确保风电有效消纳的基础上,山西正大力推广先进、高效、大功率的风能发电,鼓励资源和开发条件较好地区加快风能开发,积极推进这三个区域的风电场项目建设以及晋北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基地建设。
在太阳能产业上,大同、长治和运城3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充分利用“太阳能+沉陷区治理”“太阳能+扶贫”“太阳能+农业生产”“太阳能+城乡能源低碳化”“太阳能+工业碳排放控制”等模式,发展壮大光电产业,为其他地方树立示范样板。同时,积极开展太阳能供热技术研究,大力推广户用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建设若干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和太阳能采暖、制冷示范工程。
山西还积极推动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为进一步丰富和创新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和途径,山西加快推进晋中、运城、长治、忻州等地区利用秸秆资源建设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在地热能利用方面,则重点在太原、运城两地,建设一批利用中深层地热能进行冬季供热,规模化推广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示范项目。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山西的风电、光伏、煤层气发电装机总容量将分别达到1800万千瓦、1200万千瓦和700万千瓦,一项项新能源产业正逐渐打破以往山西单一的燃煤发电结构,成为其能源产业创新的亮丽风景线。(记者 王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