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造”新能源汽车逆势上行
财政补贴力度减弱、充电设施普及率不高、三元锂电池暂停在新能源客车上使用,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的上行压力——
11月3日—6日,在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博会”)第一阶段展览中,成都、南充、雅安等6个市州纷纷展示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成果,其中新能源汽车崭露锋芒,新品迭出,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力度减弱、充电设施普及率不高、三元锂电池暂停在新能源客车上使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暂时的上行压力。然而,“四川造”新能源汽车却逆势上行,大举进军乘用车和商用车细分市场,底气何在?
□本报记者 赵泽宇
现状:集中力量培育“尖子生”
近期,“四川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闻不断。在完成收购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后不到8个月时间,10月26日,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集团”)旗下的全新商用车品牌“远程”在成都首发,旗下首款搭载智能车联网平台的纯电动轻卡远程E200首次亮相西博会。
产品推出如此之快,吉利南充基地是怎样做到的?吉利集团副总裁兼吉利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群告诉记者,吉利集团在南充总投资70亿元打造西部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南充市将该项目作为“1号工程”,集中力量培育产业“尖子生”,“到今年底,23万平方米的厂房将基本建成,明年7月基地将建成投产。”
作为我省重点发展的五大高端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离不开协同全产业链。11月2日,西博会前夕,成都市政府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乐视零派分享等众多新能源汽车领先企业在成都签署了《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检测、充电与储能服务、车联网及云计算服务等全产业链合作,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据悉,此次“联盟”后,乐视零派分享将从分时租赁角度出发,参与示范基地建设。
产品:下沉至城乡客运市场
充电难,一直是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担忧的问题。
11月4日,成都市建委起草的《关于加强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要求新建、改扩建的停车设施安装充电设施的泊位数不低于总泊位数20%,且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泊位数不低于总泊位数50%。
这一利好无疑是四川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一剂强心针。
而相较于乘用车,在城市公交、景区摆渡、城乡客运等场景下,“四川造”新能源商用车应用广泛。
起终点上下客的时间就能完成补电。“新筑通工新能源城市公交采用‘超级电容’,只需充电8分钟就可以行驶3万米,10月18日正式开通的雅安公交7号线便是西部地区第一条纯电动快充示范线。”四川新筑通工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部副部长马晓骅如是说。
据野马汽车官方提供的数据,今年野马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超过传统动力车型,除了省内,产品还销往浙江、湖北等地区,其中,6.1米野马海狮纯电动小客车截至目前已销售1200辆。“充电端口有国家统一制造标准,充电难问题正在破解。”野马汽车新能源销售部部长杨泽友自信地说:“从目前销售情况来看,能载客10—17人、最高时速达100公里/小时的野马海狮就主要被用于城乡客运。”
前景: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本届西博会上,从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产销美国的S60L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再到产自巴中的最高车速不超过45公里/小时的兆润酷路,有超过6个市州的“四川造”新能源汽车产品亮相,但显而易见的现状是,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补贴力度减弱成为必然: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 2016年基础上下降 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政策变化考验新能源汽车企业是否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而背后支撑的其实是技术、品牌、运营等综合实力。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咨询服务部主管郭孟南表示,诸如研发基准提高、电池续航能力和最低时速的要求等国家标准在逐步完善、提高,未来市场会要求更加专业。
虽然面临补贴力度减弱、骗补清查、政策堵漏、资质审定等一系列压力,但行业仍处于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郭孟南认为:“在规范整顿之后,行业准入门槛提高,优胜劣汰将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