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3547辆新能源车被虚报骗补10亿

    3547辆新能源车被虚报骗补10亿

    来源: 京华时报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6-09-09 访问:

      原标题:3547辆新能源车被虚报骗补10亿

      市场关注的“新能源汽车骗补”一事有了最新消息。昨天,财政部对外通报了今年初对90多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专项检查结果,共涉及2013年至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抽查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状态。其中,曝光了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目前,个别企业已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其产品也被剔除出国家新能源车推广目录。

      □典型案例

      虚报产销千辆车骗补两亿多

      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通过编造虚假材料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的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156万元。

      >>处理

      工信部取消吉姆西整车生产资质

      对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取消其中央财政补贴资格,2015年生产的全部车辆中央财政不予补助,追回2015年度预拨的全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同时,由工信部取消其整车生产资质。

      □其他案例

      虚报多报2000多车骗补7亿多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683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21万元。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327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9810万元。

      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252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560万元。

      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54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574万元。

      >>处理

      4企业产品被剔除出新能源车目录

      对上述4家企业,追回2015年度2416辆违规上牌车辆获取的中央财政补助预拨资金,并依规按问题金额50%处以罚款。

      同时,自2016年起取消上述4家企业中央财政补贴资格。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其问题车型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中予以剔除。对上述4家企业2015年生产销售的其他新能源汽车,由当地监管部门逐一严格审核后重新申报,确无问题的车辆可按原政策中央财政继续予以补助。

      上述4家企业何时恢复执行中央财政补贴政策,视地方政府和企业整改情况而定。届时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共同核查验收,验收合格报国务院批准后方可恢复执行财政补贴政策,但不恢复预拨财政补贴资金资格。

      此外,对存在“有车缺电”和“标实不符”问题的企业;对车辆虽然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财政补贴后闲置的(不含租赁公司类)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视情节给予不同的处理。

      财政部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向问题企业所在的省市地方政府进行通报,要求当地政府进一步核查追究相关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涉嫌违纪违法的,交当地行政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及检察机关处理。对相关企业骗取地方财政补助资金的行为,由地方参照上述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焦点释疑

      骗补情况为何频发?

      财政补贴标准有所下调

      我国是较早启动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的国家之一。2009年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排补助334.35亿元。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推广数量的快速增加,个别企业受利益驱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骗取和违规谋取财政补贴,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侵犯了守法企业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合法权益。”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说。

      这次的检查就发现,一些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部分车辆未销售给消费者就提前申报补贴,不少车辆领取补贴后闲置。

      财政部介绍,2015年财政补贴额度高,从今年起补贴标准将有所下调。导致很多企业汽车还未出厂就急于违规申领补贴。

      支持政策会否改变?

      倒逼企业向市场求发展

      作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真金白银的财政扶持。一些企业也表示担心,会不会因为出现骗补问题,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就会改变?

      事实上,对于新能源汽车,我国已经开始启动补贴标准退坡,倒逼企业加快向市场求发展。财政部去年已发布新的补贴政策: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修订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及时提高准入门槛,引领技术进步,适时采取补贴退坡办法,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尽快步入自我发展的健康轨道。

      新能源车路在何方?

      及时完善相关政策管理

      在持续的政策引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1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1000辆,到2015年超过40万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然而,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指出的,财政补贴只是扶持产业政策的一个方面,还要靠包括税收、政府采购等多方面的引导,财政补贴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因为单靠补贴政策刺激,会令不少企业忽视发展投资和技术进步的长期规划。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促进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国家鼓励企业生产销售和用户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导向不会变。但新能源汽车出现骗补问题,需要及时完善相关政策管理。

      □专家解读

      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提升空间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教授表示,新能源车骗补问题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凸显出当前我国多类财政资金的监督使用其实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财政资金来源于所有纳税人,今后应该通过多源头多途径的监督,不断提高其使用绩效。

      刘剑文表示,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之一,针对这次曝出的问题,相关部门急需完善有关产业的扶持政策,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在现阶段,相关主管部门还需要针对过去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进行精细化管理,对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环节,通过多源头和多途径的监督,尽快提高相关资金的使用绩效。

      他还提出,对于这些动辄上亿元的骗补大案,有关主管部门决不能只是对问题企业一罚了之。对于企业相关责任人,如果涉嫌违纪违法的,一定要移交公安和检察机关处理,追究其刑事和民事责任。如果基层主管部门有关人员也存在串通企业骗补和利益输送的问题,同样要追究其刑事和民事责任以儆效尤。

      刘剑文建议,今后对财政资金补贴使用,包括财政、人大、审计和纪检等相关部门,应该在各司其职之余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水平。

      监管环节仍薄弱投机车企不少

      汽车业内专家指出,骗补门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毫无疑问,监管部门在监管方面存在漏洞,车辆是否生产或出厂,电池是否安装,容量等关键指标是否达标,对车辆未生产或出厂,违规车辆是否交付消费者使用,是否存在关联交易等,从新能源汽车生产到后期销售的监管都要持续跟进,不给车企钻空子的机会。同时,企业对于新能源没有长远的可持续的规划,不注重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发放补贴就一涌而出,怀着投机的心理进入新能源的车企不在少数。

      在上个月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2016)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在谈到新能源汽车骗补时公开表示,目前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监管比较薄弱,存在一些漏洞。同时,宋秋玲还指出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调整方向:首先,普惠财政补贴容易使企业患上依赖症,未来将配合工信部在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提高财政补贴政策;其次,要完善补贴标准,补贴标准应在弥补成本差价和促进技术创新上实现基本平衡;第三是健全监管体系,加快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监管平台,严格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准入,加大产品一致性的抽查和处罚力度;最后是要建立市场化的发展机制,借助市场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可以避免部分企业对政策的过度依赖和骗补的行为。

      京华时报记者 赵鹏 黄菲菲


    能源 环保新闻 能源资讯 能源

    上一篇:对新能源汽车骗补必须严惩
    下一篇:5家新能源车企骗补超10亿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