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搞环保建设 乡村面貌变化大
“2016年榆林塞上环保世纪行活动”于7月5日上午8时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美丽乡村”。经过建设,榆林多个区县的乡村环境已大大改善,多数乡村不仅建有广场、戏台,还新修了垃圾填埋场。
据了解,2016年“塞上环保世纪行”活动着力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着力加强对突出环境问题和重点环境整治项目的监督,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活动将持续开展8天。采访团由市人大环资工委、市环保局及省级媒体驻榆记者站、市级各新闻单位组成,将先后深入佳县、吴堡、子洲、清涧、定边、靖边、横山等7个区县进行采访报道。
7月5日,活动组一行人首先来到佳县,对该县企业、乡村进行了走访。
第1站
点赞:基地车间环境井然有序
问题:基地附近垃圾倾倒河边
经过40多分钟的车程,活动组来到佳县通镇的枣缘红酒业生产基地,由于该企业正打造互联网物流平台,基地内所有生产活动暂停。
在基地内,华商报记者注意到,该企业专门建有用来晾晒、烘干红枣的车间。而在车间墙壁上看到这样的卫生标语,“拣出杂质、删除霉烂、病虫和损伤、缺陷枣,筛选精细分段,按级别存放”。在车间一角,用来盛放枣的塑料筛子摆满了挑拣出的烂枣。
不过,华商报记者在厂区并未发现专门的废水池及其他垃圾处理设备。对此,该公司专门负责生产的经理李雄介绍,收枣后,经过筛选、清洗、煮枣、烧水等环节,枣才会进入其他设备,但由于绝大多数枣外部仅覆盖有泥土,所以清洗原料的水直接排放不会造成污染。
但在距该公司大门不远的河岸两边,华商报记者看到,有多个工地正在施工建设,建筑垃圾被直接倾倒在河边,甚至将部分河道堵塞。
第2站
点赞:流经村里的河流变清澈
问题:最大问题是经费短缺
在通往佳县乌镇刘双沟村村口的路上,华商报记者注意到,马路两旁放有多个垃圾箱,该村广场旁还停有垃圾清运车。由于村里的环境改善了,流淌经过该村的河流也非常清澈。
据该村村干部介绍,2014年,刘双沟村开始搞生态村建设,前后投资400余万元,其中环保一项的开支就达数十万元。他说,目前,村里建起了垃圾填埋场一处、新建垃圾坑25个,配置垃圾箱20个,累计投入经费共计160多万元。为了建立长效机制,刘双沟村还聘用了垃圾清运驾驶员和清洁工。
通过走访,华商报记者在该村了解到,尽管村里建起了垃圾箱,可箱内杂物较少,村路上仍会随意丢弃生活垃圾,通村路上,仍随处可见堆放的柴草。乌镇镇长刘发雄解释,经过建设,乌镇多个村的村貌发生了变化,但由于垃圾填埋设施仍然偏少、村民居住分散、垃圾难以收集等原因,村内环境建设仍要加强。他还表示,当前工作中,面临最大的问题仍是经费短缺。
第3站
点赞:新添不少垃圾处理设施
问题:同样有垃圾不能入箱问题
距刘双沟村不远的另一村庄符家畔村,有154户506人,耕地面积达1980亩,其中枣林面积60亩,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以劳务输出,种、养殖为主。根据市级生态村创建要求,该村也新建了一处垃圾填埋场、新建了垃圾坑30多个、还配置了垃圾箱20个、垃圾清运车一辆。
和刘双沟村类似,符家畔村也存在垃圾不能入箱等问题。该村一位村干部表示,经过大量工作,他们在环保方面投入的经费累计达60余万元。今后,打算以家户为主,确保各户的垃圾不随意丢弃、柴草不乱堆放、厕所干净整洁。同时,大力提倡沼气应用,减少煤炭和柴草的使用。
第4站:
点赞:获称“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
赤牛坬村经过多年建设,建起了陕西首个民俗博物馆,主导产业是红枣和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业,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920元,是榆林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市级文明村、生态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还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卫生村,陕西最具影响力区域,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宜居村庄。
与众不同的是,由于该村文化旅游业发达,村里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全部投入使用,甚至建有农资超市、购物广场、图书馆、中心花园和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除农忙外,村民们几乎都围在文娱广场上。
该村通过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农家庭院美化及农家花园建设工程,该村坝塄、水道旁、广场周围均进行了绿化,已形成道路两边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经济林的绿化格局。村干部介绍,该村绿化率平均值达到52%以上。此外,为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沼气利用技术,他们新建了沼气池、厕所60座,为220多户居民配置了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灶,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入户率达80%。华商报记者 高羽珑 实习生 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