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4日报道 西媒称,西班牙服装生产中心加利西亚地区的裁缝莫妮卡·莫斯克拉联合另外3家服装作坊,发起了“Latitude”运动,试图重建遭到亚洲工厂严重冲击的服装行业。他们的主要武器是环保材料和高质量。
据西班牙《国家报》6月22日报道,除了上述4家服装作坊,一家跨国企业的负责人玛丽亚·阿尔马桑也投身到这场活动之中。阿尔马桑表示自己曾亲眼见到某些亚洲工厂造成水源严重污染,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很多工人患上了矽肺病。这段经历让她下定决心从另一个侧面为全世界的服装行业作出贡献,因为在一个创造美丽的行业背后,不应当存在这些丑恶现象。她还表示,上世纪90年代服装行业在西班牙创造了40万工作岗位,如今已下降到17万。
报道称,“Latitude”运动启动于2014年10月。参与活动的服装作坊根据严格的标准,向全欧洲的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装。他们选择加利西亚作为起点,是因为这里拥有雄厚的重建基础。阿尔马桑表示,在亚洲服装加工是一项非常单一化的工作,一切都在流水线上完成。然而,在西班牙的传统服装作坊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庞大,因为每个人都要参与设计、缝制和营销等各个环节。目前“Latitude”运动已经推出了4个系列的服装,并与40多个服装品牌展开了洽谈。
这些服装主要使用棉麻等天然原料以及再生材料。高品质的环保面料几乎令所有设计师都为之动容。老一辈设计师找回了传统手工艺的精致,而新一代设计者则在这些环保材料中发现了更多灵感。
报道称,这项运动的另一项宗旨在于,改善服装业从业者的工作环境。在这些参加活动的服装作坊里,环境舒适且不会损害人体健康。莫斯克拉的作坊会根据需要聘请20至45人,全部都是年龄在27岁至43岁之间的女性。她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稳定产量。在订单较少的时期,作坊会为一些生产反季节服装的企业提供产品,并建立了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
报道称,中国生产的服装成本为1.5欧元,在加利西亚需要7.5欧元。但是比起劣质的服装,人们更愿意多花一些钱,购买质量更好的服装。而且,中国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也在暗中增长。曾被亚洲的服装制造业逼得走投无路的欧洲服装业正在逐步复苏。(编译/刘丽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曾被亚洲的服装制造业逼得走投无路的欧洲服装业正在逐步复苏。(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米兰世博中联重科企业日开幕 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力量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吸引了大量观众。 刘双双 摄国外媒体关注米兰世博会中联重科企业日活动。 刘双双 摄米兰世博会中联重科企业日,通过静态图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 全新形象。 刘双双 摄
中新网意大利米兰6月18日电(记者 刘双双)当地时间6月18日上午,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迎来了来自东方的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领军者——中联重科企业日。
“展馆面积达4590平米的中国馆是中国首次以自建馆形式参加海外世博会。在5个月的施工过程中,中联重科全程参与了中国馆的建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力量。”米兰世博会当值馆长张亮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联重科是中国民族企业走向世界的领军企业,希望其借助世博会这一平台,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市场继续开拓新的业务,树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本次企业日的主题为“绿色制造、美丽世界”,活动通过现场路演和静态展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的全新形象。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的先进理念下,中联重科积极“走出去”,其先进产品频频出现在世界舞台。中联重科先后收购了英国保路捷公司、意大利CIFA、德国M-TEC、荷兰RAXTAR、意大利LADURNER等公司,并在80多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40多个国家建立分公司。
在中联重科国际化征程中,意大利具有重要且特殊的意义。2008年6月,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中联重科正式并购意大利CIFA,一跃成为全球混凝土机械龙头。为表彰中联重科“融入”意大利的国际化成就与贡献,意大利总统向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颁发了“莱昂纳多国际奖”。近期,中联重科再次并购意大利环境产业公司LADURNER,显示出中联重科继续融合意大利先进环境治理技术向全球高端环境产业进军的战略布局。
“本次企业日‘绿色制造、美丽世界’的主题充分贴合了中联重科作为‘中国制造’的佼佼者,在环境友好,生态制造的理念下对世界装备制造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中联重科高级总裁张建国称,欧洲企业的研发设计创意很强,中联将不断把自身优势与欧洲企业的特点相结合,打造出来自中国的全球品牌。(完)
(2015-06-18 22:38:01)
【延伸阅读】马蔚华:中国制造应以以色列为榜样
新浪财经讯 伦敦时间6月14日(北京时间6月15日)消息,永隆银行董事长、原招行行长马蔚华在伦敦中英金融家年会上表示,中国低端制造业的优势转瞬即逝,中国应以以色列为榜样,注重GDP的技术含量。
在由中英金融家聚乐部举办的中英金融家年会上,马蔚华认为,企业的创新是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阶段的重要动力。“完成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跳跃,涉及到中国经济全面深刻的转型,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而,经济结构转换中遇到的矛盾,只有通过增长动力的切换才能解决问题,而创新驱动是动力切换的主要方面。
马蔚华认为,过去通过投资和出口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太适合当今中国。他指出中国处于中等收入阶段,人均收入在六七千美元,贫富差距的矛盾突出。如果在此刻不创新,经济和社会就很难转型成功,也难摆脱中等收入的困境。
“GDP不仅是数量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概念。”马蔚华坦言。
针对中国低端制造业的优势转瞬即逝的问题,马蔚华呼吁中国以以色列为榜样,注重GDP的技术含量。以色列注重科技发展以及GDP的质量,在纳斯达克[微博]上市的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而中国的科研投入占GDP指数,科技成果的转换率,科技对GDP的贡献率这三个指标和以色列相比,差距巨大。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源泉,马蔚华强调。“小企业每天面临着生死考验,因而它们的创新的冲动和力量胜过大企业。” 他回忆在招商银行任行长之初,招行只是一家有一两百个营业网点的小行。“如果不创新,就难以生存,于是招行在中国打造了很多第一。”
马蔚华认为创新需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攻克基础性前沿性、且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此外,更重要的是政府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国氛围。打造适合成长型企业的金融体系,推动机制的变革,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是提供适合创新的环境的重要部分。
“国家鼓励海外学习归国创新创业,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条件,将为创新提供重要条件。”马蔚华坦言。(蔡安洁 发自伦敦)
文章关键词: 中国制造
(2015-06-15 04:59:01)
【延伸阅读】中国制造2025+国企改革 四川长虹逆势涨停
中新网6月10日电 受到工信部公示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以及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双重利好影响,四川长虹逆势上扬,截止发稿报13.77,涨9.98%,逆势涨停。
据了解,工信部近日公示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四川长虹申报项目入选,沾染“中国制造2025”概念令投资者对该股预期倍增。业内普遍认为,智能制造正成为国家战略高地,或将成为贯穿下半年的主题投资持续火热。
目前,在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长虹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标,正在智能战略下构建以大规模定制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并通过USO、ERP、MES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客户进行交互,打破消费者和工厂之间的围墙。
同时,分析人士认为,四川长虹控股股东长虹集团改组为长虹控股公司,意味着四川长虹朝着市场化方向再度迈进,公司将获得更多的市场化自主经营权,从传统制造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转型速度或因此加快,建议投资者逢低吸纳,中长期持有该股仓位。(中新网IT频道)
(2015-06-10 14:42:01)
【延伸阅读】中国制造如何超越美日德
原标题:中国制造如何超越美日德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文件提出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据了解,《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与一项名为“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一期)”咨询项目有关。2013年1月24日,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组织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担任项目负责人。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分为13个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为国家制定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支撑。
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生根,配合制定“十三五”规划,在“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一期)”的基础上,中国工程院设立“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二期)”重大咨询项目。4月21日,在“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一期总结暨二期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徐匡迪表示:“如果把一期比作是给我国制造业做一个诊断,那么二期就要出处方了。这个难度更大。”
当前,只有正视中国制造与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才能开准“药方”。
制造强国有哪些指标?
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现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在三步走战略中,“世界制造强国”的表述尤为引人注目。目前,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可以称之为“世界制造强国”者却寥寥。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所所长黄群慧将制造强国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整体强国,一是在某些方面强。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整体强国,大家公认的是美国、日本、德国,其他一些国家在单一制造领域很强,就像瑞士及其钟表业。“我们国家当然想追求的是整体强国。” 黄群慧说。
据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启动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中,为了评价世界上的主要制造业国家的强弱程度,专门设计了一个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是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能力。从世界银行等机构采集这18个指标的数据后,计算出一个表明强弱程度的数值。根据计算结果,美国最高,其次是日本,德国排第三,中国排第四。
朱森第,《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定课题组专家成员,多年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和行业管理工作,先后主持编制“九五”机械工业发展规划、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前期研究和“十一五”国家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规划方案多项。
在他看来,在目前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中国处在第三方阵的前列,比英国、法国、韩国略微强一点,十年后将进入制造强国行列,就能够跟美国、德国、日本处在同一个行列;中国在第二个十年进入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跟德国、日本不相上下;到第三个十年,中国就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
中外差距: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滞后
工业制造品质和附加值相对偏低
按照上述指标体系来评价,美国是世界制造强国中最强的。
美国的制造业是美国经济实力的脊梁。资料显示,美国是装备制造业最强大的国家。全球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中,美国占据31%的份额,综合竞争力居世界第一。与之相比,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从“体量”上,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早在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数据,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第一大国。据中国社科院相关资料,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其中粗钢、电解铝、水泥、精炼铜、船舶、计算机、空调、冰箱等产品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但是,“大”不意味着“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曾表示,中国高端芯片80%依靠进口;生产一部178.96美元的苹果手机,负责组装的中国企业仅得6.5美元;中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的全部发动机均靠进口。
支撑中国经济基础的是制造业,中国制造与世界制造强国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我们的工业规模是世界最大的,工业产值也是最大,工业品的出口量和出口额也保持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工业品质量始终难以达到世界一流,产品的附加值也达不到工业强国的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所研究员张世贤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业内认为,衡量制造强国的标准当然首先要看其工业品的制造品质和附加价值。同样一件产品,所消耗的物质资源都差不多,但由于从原材料、零部件到产成品所蕴含的质量有明显差异,其附加值就会有明显的差异。
而美国制造业产业附加值的增长速度快于全球制造业。资料显示,从2009至2011年,美国制造业产业附加值占GDP的比例年均增速为2.2%,同一时期世界的这一增速则是-1%。
在张世贤看来,工业的技术学习效率下降趋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滞后已经成为我国向工业强国转型升级的瓶颈约束。“过去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大,学习提高的空间就大,模仿创新成为我们的技术进步捷径,技术溢出效应明显。现在中国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小,于是就显示出我们的创新能力不强的弱点,由于学习效率下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趋于缓慢。”张世贤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份分析报告指出,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近年有较大变化,2002—2007年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为5%~6%;而2008—2013年,增长幅度下降到2%-3%。
从表面上看,现在日本能制造什么,中国基本上也都能制造,差别不大。事实上,我国与日本从原材料、零部件到产成品都有不小的差距。前不久,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也说明中国工业品生产和消费与日本存在差距。
张世贤说:“中国和日本在制造领域最主要的差距是设计和制造的细节方面,中国产品还始终没有日本产品那么完美和称心。”日本工业制造中更是贯穿着“精密、精细、精益”的工业精神。
中国在2008年就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品制造国和工业品出口国,但是,就工业制造品质和附加值这个表现制造强国的直接指标而言,德国仍在我们前面。最现实的例子就是,一个压力锅,中国制造的售价大约400元人民币,德国制造的大约400欧元。尽管汇率有所波动,大致的价格差异就是如此。这也反映了市场对于中德工业品在品质和附加值方面的差异。
在张世贤看来,这种差距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关于工业制造的哲学基础在两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德国人的思维里,工业品的设计不允许有瑕疵,制造也容不得半点的马虎,任何不能臻于完美的工业品出现在市场上,都是对设计和制造者的人格侮辱。从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追求上,我们恐怕还真需要学习德国的技术路线和工业精神。”
朱森第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在《中国制造2025》纲要的指引下,通过强化自主创新和智能制造,用十年的时间,即到2025年,中国能够跻身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一方阵;再经过十年到2035年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到2050年左右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强国。 (记者 王红茹)
(2015-06-09 08:46:01)
【延伸阅读】中国制造遭遇内忧外患 联姻电商加码转型升级
视频:《中国制造2025》正式对外发布:突破口在于“智能制造”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广州6月2日电 (许青青)“国内制造马桶盖、电饭煲等质量并不比日本的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副司长孙会川2日在广州出席“中国质造·广货网上行”时表示,中国的消费已经进入了一个“质量时代”、“品牌时代”,而国内的产品还没有跟上国内消费需求变化的节奏。
2日,中国电商龙头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起的“中国质造·广货网上行”活动第二站落户中国制造业大省广东。孙会川致辞时表示,中国消费者去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煲,以及跨境电商在国内的火爆等现象,显示出中国消费者对国货和国货品牌缺乏信心。
失意于国内市场的中国制造,同时也在遭遇原材料不断上涨、人力成本快速增加等危机,知名品牌在中国代加工厂的利润越来越薄。“制鞋行业的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东莞稳杨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琴说,代加工企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末端,近年来国际经济不景气,国际订单不断下滑,不少代加工企业不得不通过缩减员工来维持收支平衡。
“如果再不进行转型升级,这些代加工企业长期以来积累的工艺和品控优势也将逐步消失。”淘宝网副总裁张勤说,“我们看到很多海外的品牌,无论是大牌还是二线品牌,开始非常积极地进入中国的市场。国内制造企业自主品牌却有一个非常大的空白”,张勤表示,希望通过整个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培育出一批国内的优质品牌,来满足中国消费者品质升级以后需求的差距。
“在过去,电商解决的是消费者在网上能及时买到丰富的商品、以及更加便宜的东西的便利”,张勤认为,面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的变化,电商正在进入一个以质量驱动,以品牌驱动的新阶段。
据悉,“中国质造”将联动全国有代表性的中国制造产业带,如顺德厨电、汕头玩具、中山家具、佛山卫浴等,将淘宝网等多个优质平台资源、以及重要营销通路向优质产品进行倾斜,和当地政府、产业协会一起为当地比较好的品牌、卖家“背书”。推动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自主品牌快速成长,促进传统代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广州名将旅行箱包有限公司许俊益留意到,在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上,品牌的差距渐渐在缩小,“你的外观、素材能够吸引人,还有好的销售服务和评价,自然会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在他看来,在移动互联平台,只要运作得当,自主品牌不比国际品牌差多少,“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中国制造必然会培育出国际品牌。”
不久前,中国另外一个知名电商企业京东集团与广州轻纺交易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对华南优秀服装设计师品牌的线上扶持平台,为设计师品牌的入驻提供绿色通道,并通过专业化运营手段及大数据技术支持设计师自主品牌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电商平台助力传统制造业发生变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下的最优结合,也是实践互联网+的最佳实践。这一变革或将重新书写外贸代加工的价值链格局,最终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从“为他人做嫁衣”到“自主品牌腾飞”的艰难转变。(完)
(2015-06-02 21: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