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打击环保数据造假,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受罚。除公司被环保部门责令积极整改,处以5万元罚款外,主管工程师马某因失职渎职,同时受到依法行政拘留6天的重罚。这是新环保法实施将满半年之际,忻州市首次针对环保数据造假采取行动。
环保部门和警方联合执法,动真碰硬,痛下杀手,不仅对违法企业重罚,而且对主管个人严惩。打击环保数据造假,就应该像忻州这样,形成合力,毫不手软,让胆敢以身试法者付出应有代价、受到应有惩罚。否则,新环保法再硬、环保检查再多,也只会成为摆设、走了过场。不仅难以节能减排,更难有碧水蓝天。
监测设备形同虚设,环保数据肆意造假,这在一些地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环保部行动,仅是针对脱硫数据造假,就有19家企业一同被罚,五大电力集团、华润、中石油、神华等央企的子公司均上榜。连“国字号”都难幸免,更何况地方企业。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发布的环境监测数据,也多有不实之处,有时口径不统一,干脆就是自相矛盾,互相打架。
环保数据造假后果之恶劣,更是尽人皆知,不容忽视。由于企业明里暗里动手脚,造成很多地方环保数据看上去很“靓丽”,环境恶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此社会议论纷纷,企业逃脱处罚、骗取了国家补贴不说,还影响排污费征收、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在危害社会公平的同时,也助长了不良风气滋生。更严重的是,会给政府制定总量减排计划带来误差,影响推动环境治理力度。
法律对在线监测处罚的“模糊”,以及环保部门的“温柔”执法,是企业监测数据造假的根本原因。为“安全”起见,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与污染企业沆瀣一气,在购买监测设备时让技术人员“做手脚”,即便被发现,也可以推卸责任,归咎于设备。为“脸面”好看,一些地方公布环保数据,得由当地领导点头,而不是环保部门说了算,真实的数据已成为不敢见光的秘密。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公众的感受与环保数据总是相距甚远。
所以,忻州首次打击环保数据造假,虽然没有向公司法人、企业高管开刀,但能对污染企业、技术主管一并处罚,已属不易。不仅在当地开了一个好头,而且给全省作出了榜样。这有一个背景,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刚刚在江苏无锡召开,环保部已决定用2年时间,开展全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专项检查。对环保数据造假,不仅要严厉打击,更要严格问责。
更振聋发聩的是,大会明确指出,数据真实是环保监测的底线,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监测数据质量。这说明,打击环保数据造假,中央已经下了大决心,更对由此带来的后果,有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警醒。“打假”须下猛药,只有让污染“晒”在阳光下,让企业“晒”出污染真相,才能走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第一步。
再者,打击环保数据造假,不能停留在只处罚污染企业的层面,协助造假的第三方监测运营机构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有一次造假,就停产整顿,直至清出行业;有一次协助造假,就一票否决,直至清出队伍,看谁还敢越雷池一步。
■徐补生
(原标题:打击环保数据造假就该动真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