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争议多年的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尘埃落定。环保部于日前印发《关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明确否决了小南海水电站。(4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据报道,小南海水电站从筹划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早在2012年3月,该水电站奠基暨“三通一平”工程已经在巴南区中坝岛开工。然而,这个总投资高达320亿元的工程,据称对重庆相当重要的项目,如今却被环保部明确否决,这意味着该项目前期部分投入打了“水漂”,重庆能源保障难题仍未能解决。显然,这样的结果重庆有关方面最不愿意看到。
但公众愿意看到这一结果。因为环保部否决该项目是为了保护长江生态——即严格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重要的是,环保部勇于动用“否决权”对一个直辖市努力了多年的重大项目说“不”,这让公众对环保部“另眼相看”。
根据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类似于小南海水电站这类重大项目,必须经过环保部环评审批。这意味着环保部对重大项目拥有“否决权”。从相关资料看,环保部每年都会否决很多大项目,比如2013年否决项目达32个,涉及投资高达1184亿元。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未评先建”、“未批先建”、“边建边评”的违法建设项目还是不少,其中不乏一些大项目。要想保护生态环境,环评审批必须对所有建设项目筑起一道道“铁闸”。
拥有环评审批资格的各级环保部门,敢不敢、能不能动用“否决权”,既是对其执法态度的一种考验,也是对其职业良知的一种检验。按理说,如果某些建设项目明显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应该坚决不批(即坚决否决);如果某些建设项目影响自然保护区,应该坚决否决。而且,对于已经否决的项目,还要防止其偷偷上马,或者警惕其“公关”。
据说,目前环评审批的外部压力很大。笔者分析,这种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压力来自于稳增长。如果严格依法审批,某些重大投资项目就会被否决,难以上马,这会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压力来自于外部的权力、关系、人情等干扰。即环评审批很难保持独立。
希望各级环保部门都能像环保部否决大项目一样立场坚定。
冯海宁
(原标题:环保“否决权”应成为一道“铁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