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环保困局根在利益而非技术

    环保困局根在利益而非技术

    来源: 正义网-检察日报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5-03-18 访问:

      沈海平

    环保困局根在利益而非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然而这一切是有代价的,代价之一就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日,专题纪录片《穹顶之下》对雾霾机理、规模、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在治理雾霾上面临的困局等进行解析,引发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强烈关注。

      其实,对于雾霾问题,国人一直给予持续的关切。一些人将其解释为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并以英、美、德、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相似经历为佐证。今天,西方人已拥有了澄明的天空和相对洁净的空气,所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情况是一定会好起来的。另一方面,部分民众觉得,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得到了真正的实现,因为无论贫富贵贱,大家都“同呼吸,共命运”,这在某种程度上钝化了人们对雾霾的感觉。

      应当说,政府及时回应了民众的诉求,采取了很多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举措向雾霾开战。在十八大及三中全会确定的“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蓝图中,就明确包含了“生态文明”。今年人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总理记者会再度宣示了环境治理的决心和力度(“环保执法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然而环境治理任重道远,因为中国的问题要比当年西方国家复杂和棘手得多。西方经历了两百余年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其工业污染是在长时间内渐次累积出现的,而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则是浓缩在三十余年的时间内。另外现今的中国有着比西方国家更为庞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这种浓缩式发展模式也浓缩了污染的规模,使污染问题更加严峻地凸显出来。

      比雾霾问题本身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地方、部门、人员对待雾霾的态度和方式。雾霾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工业燃煤,而在华北分布着大量的钢铁厂,其中60%以上未经任何审批和环评,监管部门也不想管,因为涉及10万人的就业。雾霾的另一重要来源是机动车燃油。但是,大量拥有环保部门核发的“国三”“国四”绿标的机动车实际上是国一标准,也就是说没有安装任何排放控制设施。业内人士披露,车企大面积造假是行业内的公开秘密,然而环保部门却无权处理它们,因为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没有明确环保部门为执法权主体。另外,我国的油品质量标准制定是由石化行业自己主导的,这是我们的油品质量远低于欧美国家的重要原因。

      以上种种表明,造成今日环保困局的主要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问题,正是各种复杂利益的纠缠和冲突制约着环保法制的理性和权威,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法治中国建设困局的缩影。利益冲突实际上源于产权界定不明,就污染问题来说,法律究竟应赋予企业缴纳排污费后的排放权,还是应赋予公众以清洁空气权,未予明确。从社会效率看,公众享有当然的呼吸清洁空气的权利,企业若想排污,必须缴纳排污税,然而就公众一方而言,由于涉及的权利主体太多,集体行动的困境导致无人来声张和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企业一方则不需承担任何污染的成本,这就是污染大行其道的真正原因。因此中国今天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源在于法治不彰。

      要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并不是等待经济的充分发展,等待技术条件的成熟,而是需要强力推动环境法治。法律应当明确确认和保护公众对于呼吸清洁空气的权利,反过来说企业应当支付其全部的排污成本。法律不光是明确界定产权,还要提供可操作的执行机制和程序,以确保法律能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在法律制定出台后,其实施有赖于一个独立、公正、权威的司法体系,而独立性是司法最重要的本质,也是环保法得到有力实施的保障。

      (作者系国家检察官学院副教授)

      (原标题:环保困局根在利益而非技术)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国内环保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环保部将与公检法联动强化刑责追究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