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朝克:让环保自觉意识融入血液
中新社记者 刘旭
2015年两会会期已近尾声,但会上热议的话题并不会就此结束。比如反腐,比如创业创新,再比如生态环保。此间中新社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副所长杜拉尔·敖斯尔·朝克,这位在马背上成长的鄂温克族学者,向记者谈起有关环境保护的所思所想。
“环保的意识,我们必须要有,但是环保不是要钱。”朝克对于现在的环保治理模式并不认同,“一说环保就是跟国家要钱,给多少钱,就种多少颗树。这样能真的环保么?今年种了100棵树,明年又全都砍掉了。”
朝克举例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两位退休老人,多年来就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在阿拉善盟的沙漠上种树种草;廊坊的一位老人,也是退休后回到山里种树,最后病倒在自己的绿色家园。”“谁给他们钱?他们的精神来自哪里?”
“年幼时,我和祖母骑马走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我的祖母会告诫我,不能在草原上扔垃圾,否则草原说的神灵会来惩罚我,不能往河里扔垃圾,否则河神会动怒,秋天的时候摘取树上成熟的果子,要一粒粒地取下来,不能把树枝折下来,否则树神会惩罚我。”朝克感慨说,小的时候他会因为这些神灵的故事而害怕,但是长大之后才发现,这种教育下养成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才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根本之道。
“我们现在的工业社会就缺少这种对大自然的敬畏,随心所欲、破坏性地掠夺之后,我们把自己生存的基础给破坏了,我们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
朝克谈起自己在北方林区做调研时,发现有人把砍下来的树摆成了一垛垛的柴火堆。“他们告诉我说,以后孩子们就不用砍柴了,他们都已经帮忙砍好留下来了。”说到此处,这位年近花甲的学者满脸痛惜。“把蓝天白云、清澈湖水、自然生灵留给孩子,和把柴火堆留给孩子,这能相提并论么?”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引进来很多国外的文化,它们为工业化社会提供了强劲动力。”朝克说,“但是现在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不能脱离我们的根、我们的基础、我们生存的命脉,那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明。”
“中华民族的很多信仰核心都是爱护大自然的,把大自然当作母亲,我们都是母亲的孩子,所以我们就像敬重、敬畏、敬爱我们自己的母亲一样,去对待我们的山河草木、蓝天白云。”朝克认为,“我们应该培养这种信念,比用上万乃至上亿的钱去种树更有价值。”
“所以我就在想,我们能不能在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课程中,乃至社会教育中设立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保护结合的课程。”朝克提醒说,现在的教育还是强制性的成分比较大,理想的教育是让人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我们不是去讲大道理,只需要告诉人们,自然是你的母亲,是你生存的依靠,是让你的子孙万代生存下去的最基础条件。”
“归根结底,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跟我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配套。”朝克说,“这种配套,需要有一个很坚定的深层次理念:我爱我的祖国,爱它的山山水水,不能让其有任何污染,就像眼睛里不能有沙子,血液里不能有垃圾一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这代人的使命。”(完)
(原标题:朝克:让环保自觉意识融入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