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凯 刘世昕《中国青年报》(2015年03月08日01版)
3月7日,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本报记者周凯向新任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提问。本报记者?杨姣/摄
3月7日,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陈吉宁登台,准备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本报记者?杨姣/摄
“一部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我们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今天下午,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环保部把今年定为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年”,将从6个方面落实好新修改的环保法。
今天是51岁的陈吉宁到环保部工作一个月零一星期,接任部长一星期整。从清华大学校长到环保部部长的经历,让陈吉宁受到了更多关注,今天梅地亚中心的新闻发布厅也被几百名记者挤得满满当当。
“要实现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不能靠老天”
3月7日,北京发布了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指数(AQI)高达250,为重度污染。现场记者抛给陈吉宁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治理雾霾是否有信心。
陈吉宁坦言,自己做校长时,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想学生的事情,到了环保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天。“如果天蓝,不敢懈怠;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天气,就会感到不安,要加倍地努力。”
去年,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80%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三角、珠三角,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大面积雾霾频发,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陈吉宁表示,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对下一阶段治理雾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是今后几年治理雾霾的行动指南和路线图。
陈吉宁到环保部上班第一天,就让有关司局给他列出一个单子:去年一年环保部在大气污染治理、雾霾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他在发布会现场向记者列举了其中一些数字。
2014年,实际新增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分别为1.3亿、2.6亿、2.4亿千瓦,脱硫脱硝装机容量占比达到95%和82%;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00余万辆,超过过去3年的总和;淘汰燃煤小锅炉5.5万台。各地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2080件,是过去10年总和的两倍……“没有哪个国家在这么短时间里,用这么大的工程和投入治理雾霾,我们是在用硬措施、硬任务来应对硬挑战。”陈吉宁说。
陈吉宁继续列举数字,“去年,全国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总体上PM2.5平均浓度降低11.1%,特别是京津冀地区降低了12.3%。”
陈吉宁说,从国际经验和“APEC蓝”实现的过程来看,要实现大气污染质量的明显好转,不能靠老天,必须把污染物排放量从现在的千万吨级水平降到万吨级水平。“能不能做到?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难度确实很大,需要我们付出额外的努力”。
陈吉宁介绍,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将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二是全面实施“大气十条”;三是加大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的水平,要让“大气十条”这个好的路线图在各地落实为一个好的施工图;四是加大信息公开,让所有的污染源排放暴露在阳光下,要让每一个人成为污染排放监督者,动员全社会力量一起形成共治雾霾的局面。
在一些地市试点将环境保护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中
“新的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但一些地方也在软抵抗,环保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让新环保法真正‘硬’起来?”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提问,陈吉宁表示,为落实好新修订的环保法,环保部将开展6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出台和完善环保法的实施细则,把新环保法在具体实施上一些模糊的地方进行“细化”。比如,最近已经对两个城市政府的负责人进行公开约谈,就是要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今后,还要在一些地市试点将环境保护纳入到干部的政绩考核中。
第二,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陈吉宁介绍,环保部把今年定为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年”,将开展全面的环保大检查,对于违法的特别是未批先建的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我们要让企业懂得守法不是高要求,是底线。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把守法变成新常态,敢于碰硬,形成高压态势。”陈吉宁说,环保部还将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
第三,推动地方政府责任的落实。对30%以上的市级政府开展督查,强化地方的责任,解决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作为”行为。
第四,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执法信息,公开企业排污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举报权。
第五,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的协调配合,强化环保执法的司法监督。
第六,强化自身的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解决自身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我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充满信心”
“我国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究竟有多严重?有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陈吉宁履新后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他回应,长期以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历届政府一直努力破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整个国家的污染治理进程明显在加速。
陈吉宁坦言,总的来看,我国污染物排放量仍处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已经接近或者超过环境容量,在一些地方、一些时间段,超过还比较多,“所以说,我们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陈吉宁说,首先是环境质量差,包括雾霾的问题、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地下水污染的问题等等;其次生态损失比较严重,特别是水体的生态损失;三是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量的重化工企业沿河、沿湖、沿江的布局仍然带来比较高的环境风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问题。”
“这是在一个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我们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特殊发展阶段,只要发展,这个问题就会出现。”陈吉宁并没有回避问题,“另外,我们历史‘欠账’也比较多,还要在解决新增污染排放的同时,解决老的问题。”
“我们面临着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陈吉宁说,解决中国环境问题,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期望过快,但更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懒政不作为,因为这是关系到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
在陈吉宁看来,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有体制和制度优势,“可以更好地从上向下推动这样一项工作”,而且还有后发优势。
陈吉宁说,“现在的治理工程主要体现在末端治理,如果看过去几十年技术发展的情况,比如节能、节电、节水、截污的技术,都远大于末端治理的进步。”之所以这些红利没有释放出来,一是因为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因为我国的环保政策没有和经济政策、发展政策进行深度融合。“随着这两方面的不断发展,我想,中国环境治理的进程会进一步加速。所以,我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充满信心。”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原标题:环保法不能成“纸老虎”,要有钢牙利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