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湖北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环保装备集成及制造基地、环保工程创新中心,既是湖北“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也是途径。在美国,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绝非只是一项产业政策,它是可以和“星球大战”一样实现国家战略。
湖北和武汉的节能环保产业有完备的行业结构基础,但单个企业、单个需求、单个指标竞标,都没有做大做强。既然中国的市场如此之大,湖北的市场如此之大,为什么只是支持单个企业做大?只是让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谈判?既然有实力、有需求、有市场,为什么不实现四大捆绑呢?我们可以构想以政府主导,产业基金引导,创新系列制度,积极推行CDM、EMC等代理、委托方式,促进湖北、武汉节能环保产业的大整合(不排除个别环节、个别项目吸收省外参与)、节能环保节能市场的大整合、科教人才资源的大整合和政府各类资源的大整合。
武汉近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思路是以捆绑式发展为主,打整体形象牌。2000年6月,组建了以凯迪电力为龙头,有武锅集团、电力设计院等6家企业参与的武汉脱硫环保产业基地,以湖北绿世界为龙头的消除白色污染环保基地,以及冶金渣、农业渣循环利用技术中心等一批大型环保产业舰队,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
武汉市应当继续坚持这种“集团军作战”战略,实现强强联合,优化企业内部经济结构,形成大的节能环保产业集团和能够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的节能环保企业群。这种捆绑形成的大集团,在结构上可以比较松散,是节能环保产业市场供给方的大捆绑,可以统一竞标,统一承包。政府从技术、资金、税收、市场、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环保企业集团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实施名牌战略。同时,加强对小型企业的技术输送和引导,督促小企业走联合集约化生产道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运作,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实现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技术、产业规模和产业国际化的再发展。
提升湖北省、武汉市环保产业的技术进步需要形成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构成的研究开发生产机制,加快环保高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与转化。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类科教资源整合在一起,做成大平台,组建武汉市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中心,由政府部门牵头并投入一定的资金,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人型环保企业分别以技术、人才、资金和设备等资产形式入股,以股份制的方式组建中心,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技术中心可以面向市场承接企业委托研究开发的合同,积极争取承接国家、省节能环保高科技攻关项目。中心开发研究的技术成果优先向武汉市节能环保企业转让。
现在政府各个部门都有一小把米,都只能“唤来几只小鸡”,分散的部门利益化的运作效果一定很差。应把各种渠道的基金、专项、奖励、优惠政策捆在一起,变成一袋米,一袋米才能引来凤凰。
用新体制促进四类大整合,直接实现四类大对接。这是一种真正“两头在内”的良性循环经济,既是生产方式的转型,又是产业结构的升级,都统一在一个生产过程之中。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湖北模式”,可以承包任何一个地区和城市,把湖北的大环保产业推向全国,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