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记者 姚丹燕 王一哲《中国青年报》(2015年01月11日04版)
由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主办的京津冀晋蒙青少年生态环保项目展示评审近日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京津冀晋蒙5省(区、市)的32家青少年生态环保组织带着各自的实践项目来到现场,参加终评、展示风采、比拼实力、交流经验,在竞争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从“喜欢一朵花”到“爱一朵花”
山西农业大学绿芽自然爱好者协会将视线放在了环保意识的培养上——在自然体验引导员培养计划中设置课程,通过“了解自然、学习自然、感恩自然、保护自然”进阶式的教育体验,培养一批批青年人带领少年儿童亲近自然、体会自然,让他们产生对自然的热爱,将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发的行动。
“有了对自然的感情才会有所行动”,负责人李笑笑这样叙述项目的核心理念:如果你只是喜欢一朵花,你会摘下它;可如果你是爱一朵花,你就会给它浇水。意识和情感的提升就是“将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发的行动”中的“自发”的前提。
为了突破传统环保纪录片的模式,李娜所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绿色记录摄制队别出心裁。纪录片《青蛙在哪》是“少年中国行”大型环保公益影像计划的第一部作品,讲述了3名没有见过青蛙的城市少年,走过三省五地,寻找青蛙,调查水质,最终认识自然现状,宣传环保理念的故事。团队利用暑假时间进行集中拍摄,获得100多个小时的影像素材。最终剪辑完成的短片虽然只有30分钟,却不乏生动的细节,真实记录了孩子们返璞归真的旅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应用生物浮床技术,在京郊水质富营养化的鱼塘上铺设铁丝网浮床。浮床上放置一定培养基和蔬菜种,在培育水培蔬菜的同时净化鱼塘水质,达到鱼菜共生、净化水环境的目的。这是北京林业大学创行团队的百草园生物浮床项目。
“通过净化水质、增加农户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三方面共赢。”项目负责人张美琳说,他们希望可以“用商业的手段去做公益”。
尽管听起来很吸引人,农户起初的反应却不尽如人意,愿意和他们合作的农户寥寥无几。通过在学校育苗实验室和水产局试点获得的科学数据,项目团队最终说服了一家农户作为他们的试点。 运行两年来,百草园生物浮床项目的鱼菜共生模式日趋成熟,可持续、可复制的特点已经吸引来了新的投资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北林创行的负责人蓝晨曦说:“希望在我们撤出之后,农户还可以持续地把项目做下去。”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津宝坻青年生态志愿服务团的牛家牌镇青年林“种、养、清、宣”项目。与传统的植树造林不同,项目更强调种植林的后期维护和林下经济的发展。 “项目会以最优惠的价格把林地承包给青年企业家们,林下经济的发展又会反作用于当地,带动经济的发展。”项目负责人赵培培说,有一对青年夫妇,从国外留学归来,看中宝坻生态种植林的商机,选择发展林下经济养殖家禽,目前小两口的事业做得很不错。
“点对点”和“面对面”
内蒙古农业大学环保协会负责人牛凯说,“我们把绿色的精神和内蒙古特色文化联系在一起宣传环保,当地人就会更容易接受”。环保不能空喊口号,要想让民众参与环保,首先就要让他们通过志愿者直接地接触环保、了解环保。
在绿色舞动青城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你画我猜”游戏互动的方式宣传黄河水资源保护工程,发动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制作净水器,让所有参与活动的人与环保面对面地近距离接触。
李靖龙是橄榄绿节能减霾全民总动员项目负责人,他所在的河北省邯郸市橄榄绿青年志愿服务团成立于1991年,是河北省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作为邯郸人,每天在电视上看到邯郸雾霾严重,我们都觉得丢人。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大家心里都有一股劲儿”。
橄榄绿节能减霾全民总动员项目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号召市民“5公里内不开车”。截至目前,已经有8万多名司机签署了“净化蓝天·减霾全民承诺书”。从邯郸市到周围的19个县市区,活动预计直接受益者将有100万人,间接受益者则达到800万至1000万人。
“接下来,我们将把活动延伸至邢台、石家庄……”李靖龙说,要把人与人之间“点对点”的宣讲发展为区域与区域间“面对面”的带动,真正达到“少开一辆汽车,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担起了责任,就不能轻言放弃
“我们2006年开始形成这个太行山黑鹳保护项目,最初的定位是10年期限,就是想把这个活动持续深入地做下去”。
“绿色太行”是山西民间自发成立的环保组织,作为一个在山区里成立的NGO,公益环保道路走得尤为艰难。创始人之一巨琼瑛回忆成立之初的情形,满心感慨:“那时候我参与了‘自然之友’的几次活动,跟梁从诫先生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给我很大启发。回到县里之后,我发现只是我自己参加活动是没办法改变当地环境的,于是我就召集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一起探讨,慢慢才有了今天的这个组织。”
10年的计划已经走过了8年,如今,“绿色太行”已有常驻会员1000多人,每逢举办活动,不乏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参加。
“虽然走得艰难,也还是要继续。环保就是这样,你不能想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不做。既然担起这一份责任,就千万别放弃。”巨琼瑛说。
(原标题:京津冀晋蒙青少年比拼生态环保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