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环保系统内部要内外兼修,一方面要加强内部信息沟通,加大执法监管信息透明度;同时适度给环保政务微博主页君松绑或赋权,建议各级环保监管部门也逐步开通微博。
近日,湖南常德创元铝厂污染问题经新京报曝光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环保部华南环境保护督察中心与湖南环保厅等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在实地调查中,调查组初步认定创元铝厂工业废弃物处理存在问题。很显然,环保部门已然处于被动局面。
其实,早在2003年,当地群众就曾向常德、湖南省以及环保部投诉反映创元铝厂的污染问题,10年了,为何一直没有结果?
这当然说明了当地环保部门的失职,而长达十年的环保监管不作为之所以可能,也正是因为,环境执法监管本身缺乏监督、环境执法监管信息高度不透明。
那么,环境执法监管信息透明的阻力何在?
环保政务微博不是信息发射器
以备受关注的环保政务微博为例,相当多的地方环境监管部门执法信息并未在政务微博中体现,以至于出现部分地方环保政务微博沦为“气象微博”、“美食微博”、“心灵鸡汤微博”等等。比较多见的样式基本是“环保小常识”,“低碳小贴士”,环保政务微博与公众互动严重缺乏。尽管山东、江苏等地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是相当多的地区仍然停滞不前。
据笔者走访了解,缺乏互动更多源于缺乏授权。环保政务微博主页君若被定位于信息发射器,互动自然难以成形。“发什么内容,要不要转发,能不能回应网友举报”等都被硬生生规定下来。于是,主页君噤若寒蝉,不敢越雷池一步。遇到网友投诉的环境问题,要么不敢转,置若罔闻,要么要请示领导,如此如此。
而对于网友和公众普遍关心的污染投诉问题,宣传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衔接不畅普遍存在。以至于有的业务部门认为宣传部门是在给自己增加工作量,至于监管信息发布则以种种理由规避。
对此,笔者建议,环保系统内部要内外兼修,一方面要加强内部信息沟通,加大执法监管信息透明度;同时适度给环保政务微博主页君松绑或赋权,建议各级环保监管部门也逐步开通微博,比如业已开通运行的@北京环境监测。
工业园区不应成为环境监管法外之地
前不久被曝光的“腾格里沙漠排污”问题在得到了习近平等中央领导的批示之后,内蒙古全区上下才真正下定决心,进行治理。但是时至今日,有关沙漠排污问题的治理进度和执法监管信息都没有及时发布。
与以往不同,在2014年被爆出的多起环境问题中,污染受害者对中央巡视组和媒体的期待远高于地方环保部门。这一方面反映出污染受害者维权方式更为多元化,同时给地方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一份民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部分园区,一些工业园区进驻企业一旦入园,对其环境监管就成了“免检”程序。甚至地方政府会规定一些“土政策”,防止“干扰”园区内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此外一些园区管委会设置相应的环保机构,名曰环境执法,其实质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往往使环境监管处于“真空”状态。
笔者认为,工业园区不应成为环境监管法外之地。一边高调表态要守护生态红线,一边大力招商引资,为污染企业开绿灯。11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中明确提到:2015年6月底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全面清理、废除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土政策”。
此外,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中还多次提到有关公众参与的内容,诸如“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畅通公众参与表达渠道”等。
作为推动环境监管执法信息透明化的重要力量,公众和环保组织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以往的实践中,对于前端环评审批和末端处理结果的信息公开关注度较高,对执法监管的过程性信息关注还不够。这就需要注意与环保监管部门的信息互动;同时积极利用法律武器,依法监督,寻找治污合力。
应看到,执法监管走向透明是大势所趋,公众参与也要更加理性;地方环保监管部门唯有顺势而为,正视问题,常晒太阳,才可以避免陷入孤军奋战、久治不愈的环境执法困局。
新环保法即将于2015年元旦起施行,环境监管阳光执法准备好了吗?
□赵亮(自然大学研究员)
(原标题:环保要告别执法与宣传“两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