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环保,要去环保-环保信息网(17环保网)
  • 当前位置:环保信息网 > 环保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用激励引导市民环保意识形成

    用激励引导市民环保意识形成

    来源: 南方日报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4-12-04 访问:

      垃圾分类在广州已经推行14年,但是在不少市民眼中,垃圾分类依然是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事情,垃圾分类如何推行也一直是一个网友关注的热门话题。

      近月来,南方网网友“束尘一缕”在论坛上多次发表长帖,对广州垃圾分类现状发表看法、提供建议。12月3日,本报报道了广州垃圾分类的西村试验,通过引入企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报道刊出后引发热议。

      结合本报报道,网友“束尘一缕”12月3日再发第三帖,建议垃圾分类的推动要充分引入第三方的力量,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引导市民整体环保意识的最终形成。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曹菲 记者 梁文悦 刘进

      网帖:

      居民垃圾分类缺乏动力

      今年9月28日和11月26日,南方网网友“束尘一缕”在南方论坛上发布了两篇长帖,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就广州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借鉴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据了解,“束尘一缕”由于在工作中时常接触到垃圾分类,因此对该项工作应该如何推进萌发了兴趣,就主动查找资料、论文了解。

      他在网帖《广州垃圾分类大家谈之一:垃圾分类出了啥问题?》指出,广州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市民的参与率低。“束尘一缕”认为市民参与率低与宣传方式有关。“没有激励,就缺乏动力。”“束尘一缕”直言,居民无法在垃圾分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缺乏积极性。

      垃圾分类配套设备不完整是“束尘一缕”眼中的另一个问题。“居民把垃圾分好了,却看到环卫工重新混在一起,最终还是流向填埋,分类积极性自然受到打击。”他认为,在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配套设备并不完善的时候,却要求居民积极参与分类,并不实际。

      “垃圾分类不能只靠政府。”在“束尘一缕”看来,政府作为一个管理者,在理清管理体系的前提下,要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当中。

      热议:

      企业参与是解决之道?

      12月3日,本报所报道的西村引入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等试验引发诸多网友的共鸣。

      “束尘一缕”表示,西村街通过企业参与,使废玻璃、木材等以往没人要的东西,有了流通渠道,“居民能够在垃圾分类中获益,肯定愿意积极参与”。

      网友“远足”则表示,正是因为居民认为“分类获得的收益比不上不分类的收益”,所以才选择不分类。在这种情况下,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刺激居民参与分类的最好手段。

      “束尘一缕”在网帖《广州垃圾分类大家谈之二:他山之石》中具体谈到了台北垃圾分类的经验。他认为,第三方组织参与,使台北市民从抵抗转变为参与,最后发挥监督和主导的作用。

      “束尘一缕”认为西村垃圾分类试验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企业参与。他认为西村街在引入企业之后,不仅通过利益刺激,推动了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还发动当地“收买佬”成为街道垃圾分类的正规军。在较短的时间里,率先将生活垃圾中的低附加值资源和有害资源分出来。“企业讲求的是收益和效率,自然会想办法让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

      方向:

      政府逐渐从运营中抽身

      “企业操作往往比政府更专业。”对于网友热议的企业参与问题,广州市城管委分类处处长尹自永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曾表示,让市场化主体参与进来,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纳入循环经济体系当中,有害垃圾单独处理,留给环卫工处理的、最终进入终端处理环节的只剩下不可回收资源,是政府、企业“各司其职”的表现。

      尹自永说,现在国家倡导小政府、大社会。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政府应该逐渐从运营中抽身,以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出现。

      “束尘一缕”提出广州垃圾分类存在运输、处理设备不完善的问题。尹自永也曾坦承,目前广州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确不够完善,每天很多生活垃圾最终流向填埋。

      尹自永认为,要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需要政府、市民共同努力。“居民在无法分类收运的时候不应失去耐心、放弃分类,而是要倡导身边的人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列,提高所在小区分类准确率,使其达到分类收运标准。而作为管理部门,也应该尽快完善分类收运、处理设备的建设。”

      (原标题:用激励引导市民环保意识形成)


    环保 环保新闻 环保资讯 国内环保新闻

    上一篇:为能源行业肃贪印尼或将解散国家石油公司
    下一篇:背桶酒精当“新能源”黑车上路也是“醉”了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