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论
张永恒(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最高检发布消息称,检察机关以涉嫌受贿犯罪对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许永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该消息是在最高检宣布对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郝卫平、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立案侦查两天后发出。这意味着,3天内,共有4名国家能源局官员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如果算上去年落马的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能源系统可谓“高危行业”。为什么贪官会如此密集地出现在能源系统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其一,权力过于集中的地方容易出现腐败。国家能源系统具有许多的行政审批权,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官员具备大量寻租空间。想要项目的商人利用手中的金钱对官员进行腐蚀,有些领导尝到了权力带来的种种好处,于是就顺着诱饵被拉下马。其二,刚性制度缺失的地方容易出现腐败。有些单位制定了不少防范腐败的规章制度,可是这些制度都让位于“官本位”,有些“制度”甚至为官员牟利提供“方便”。其三,缺少有效监督让一些官员有恃无恐,从而“前腐后继”。有些官员的腐败并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从收一条烟一瓶酒开始,开始的时候还收得有些忐忑,有些隐蔽,久而久之,发现没人监督,温水煮着的青蛙便舒舒服服地开始伸手要了。多数违纪官员被查处才意识到,还是被监督好。
分析了些许原因,其实是挂一漏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防范,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首先,还是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至于要将何种“权力”,关进什么样的“笼子”,不妨参考毛泽东当年在延安接见黄炎培时说过的那段话:“我们找到了一条新路,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其次,解决某些官员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比如此次能源局爆发腐败窝案,集中在煤电领域,魏鹏远、郝卫平、王骏3人,一人管煤炭,一人管核电,一人管新能源,电厂项目从筹划到建设获批,一整套手续至少需要耗时两年,中间各环节都可能产生寻租空间,但这些权力,就集中在那些少数几个人手里。
再次,还要解决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的问题,发挥各种监督机制的功能,使官员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如除了纪律监督、人大监督,还要完善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在日记中写道:“假如江西的新闻媒体,敢于报道我的丑闻和绯闻,相信我这个副省长不至于落到死刑的地步。”
对违法违纪官员进行密集的追究,传递出了这样一个清晰的信号:党和人民对于贪污腐败绝对是“零容忍”的。奉劝个别官员不要迷信自己的腐败行为“天衣无缝”,最好“别伸手”,因为“伸手必被捉”。
(原标题:能源系官员“密集落马”带来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