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3日,济邵路封门段一罐车甲醇泄漏自燃,很多人纷纷逃离现场,有一个人却带着队伍毅然进入最危险的泄漏点,监测、分析,制订解决方案,采取安全措施,最终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准确的技术依据。而这只是他投身环保13年来,参加突发性污染事故的一次缩影。他就是济源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总工卫海林,他也被身边的人亲切地称为“环保卫士”。
□东方今报记者 董慧敏
通讯员 孙守义/文图
【讲述】
什么都能缓 工作刻不容缓
“我从20岁起,就开始做环保工作,掰指头一算到现在都已经13年了。”电话那头的卫海林因为参加援藏工作,正在遥远的雪域高原。他的声音略显疲惫,但说起自己工作的点点滴滴,他便有了精神。“刚开始我主要负责监测方面的工作,包括环境、水质、土壤及企业排污情况,之后慢慢接触到应急监测等工作。”卫海林说,记得第一次参加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时候,他还有点胆怯,但随着参加次数的不断增加,处理起各类事故也更加得心应手。
参加环保工作的这13年里,卫海林获得无数荣誉,而今年4月份,他又被作为技术骨干将远赴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为期7个月的技术援藏工作。刚到藏区,顾不得高原反应,他就开始了工作。他说,高原反应可以不断调整,但援藏工作却刻不容缓。“苦点累点怕啥,咱干的就是这活儿。”
【故事】
每一次参加救援 都深感责任重大
让他记忆犹新的除了刚开始工作的情景,还有那一次次的事故及一次次的救援行动。“每一次的事故,都让我感到自身的责任重大。”
“2005年11月份的时候,东北一石化公司双苯厂的一个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卫海林说,自己当时和其他队员一起组成支援小组立即赶往现场。“当地的气温有零下40摄氏度,我们只能冰上凿孔取样检测,如果水倒入器皿的时候稍慢一点,器皿就会被冻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和他的同事们戴着防毒面具走进现场,整整240个小时,做出了近千份准确无误的水质监测数据。“如今,到污染现场参加救援的次数,我自己都数不清了。”卫海林打趣地说。
【愧疚】
父母双双住院 自己却不能照料
在采访中,卫海林的同事还向东方今报记者透露,“老卫去西藏的前一段时间,他父亲因病做手术,至今还躺在病床上。就在这期间,他母亲在一次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车祸,司机驾车逃逸。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当时,很多同事都为老卫家里的情况担忧,到起程去西藏的那天,卫海林还是义无反顾地坐上了车。“现在我父亲已经好多了,正在康复期间。其实,我很感谢我的妻子,感谢她的理解与支持。”卫海林说,他去了西藏之后,照顾父母和儿子全部是妻子一个人在辛苦照顾。提到孩子,卫海林心里也充满了愧疚。“我的工作经常出差,所以,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仔细想想,我几乎没有接送过孩子。”卫海林的儿子今年已经7岁了,正在上小学的他十分渴望父亲的陪伴。
【坚持】
为了济源的碧水蓝天
在环境监测部门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卫海林的同事说,“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任务,老卫经常一个人在单位加班到深夜。”每次遇到各类事故,卫海林总是带着人立即赶往出事地点。每回从都是从早忙到晚,他的妻子很是心疼,但他总说,“做环保,不到现场,怎么得到第一手资料。”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河南省有重大污染事故发生或者外省因发生特大污染事故需要监测技术支援,总有老卫的身影。”在济源市环保局,提起老卫,许多同事都会竖起大拇指,称他是“环保卫士”。13年来,卫海林一直坚持着他的环保事业,为了济源的碧水蓝天,他不断地努力工作,说起原因,他只是极朴实地说,“济源是咱们的家园,是所有人的城市,我们都应该为美丽济源做一些贡献。”一键分享到【网络编辑:李鹏勋】【打印】【顶部】【关闭】
(原标题:“环保卫士”13年守护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