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手中的练习册是由40个牛奶包装盒回收制作的。刘晓东 摄
红网长沙县站4月29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陈登辉) 瓶子、报纸、塑料袋……原本这些最不起眼的生活垃圾,现在在长沙县星沙街道杨梅冲社区却能变成洗发水、洗衣粉,甚至抵物业费。这种鼓励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的新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背后具体运作这项业务的公司创始人,正是一位80后大学生——梁明。
如今,他的环保事业已从当年个体户的小打小闹,发展成为步入正轨的长沙绿动循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今年我们计划把垃圾分类的业务推广到星沙的10多个小区,用户人数超过一万人。”对于今年刚到而立的梁明来说,他的事业才刚刚起步。
从小的梦想就是经商
“4月简直就是采访月,人民日报、凤凰网、红网等等,几乎每天都有记者来,其实我觉得我做的事情很平凡。”眼前这个穿着一身休闲装的80后青年,快人快语,电话频频尽显出他现在创业的繁忙。尽管在星沙的万容科技园区有自己的办公地点,但现在扩展了居民的垃圾分类业务之后,他已经常驻星沙的阳光丽景小区办公了。
7年前,这位来自永州的小伙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包装盒回收再利用的分析文章。那个打小就埋藏在他心中的经商梦,突然找到了方向。400元起家,第一笔生意就赚了一两千,当时还是湖南大学企业管理本科生的梁明从此便与垃圾废品回收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环保行业摸爬滚打7年的他,对于成功与失败,有自己独到见解。“从开始创业到现在,我从没想过退路。”梁明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这个“不安分”的青年,从小向往的并非讲台,而是商场。考入湖南大学后,选择企业管理也是他在为今后的创业梦打铺垫。
机缘巧合之下,他接触到了垃圾回收这个环保行业。“小时候我们家还会攒下许多废纸箱、啤酒瓶等着卖钱,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反而忽视了这种环保理念。”通过本科时的回收后倒卖,梁明赚取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女友不理解,与他分手
“这个行业目前在国内比较空白,而且是有利可图的,所以下定决心走到底。”小试牛刀之后,梁明开始甩开手创业。但创业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远没他想象的那么容易。
“一开始家里很不理解,觉得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去收垃圾,太没前途,也不稳定。”谈了多年的女友当时也执同样的观念,“女生还是希望找个稳定的男友,我当时在创业阶段,每天奔波,收入也不高,她看不到未来,就提出分手了。”
去年12月,梁明的公司开始进驻星沙的小区,开发居民垃圾分类业务,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个垃圾箱就是3000元,开发一套软件投入近30万元,还要给员工发工资。”当时实在是周转不来,梁明忍痛把一辆开了4年的天籁转卖,套现18万元,全部投入公司,轿车也变成了拖货的小面包车。
尽管现在事业顺风顺水,但对于当时的艰辛,梁明并不愿多谈。不愿多谈,不是因为不好意思,而是梁明认为,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那些坎坷都不算什么。“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我认准了这个行业,况且现在各级部门和单位都非常支持我,还有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我非常有信心。”
居民主动上门“求分类”
第一次在星沙街道的社区宣传,梁明和同事花了一天时间才拉到8个用户。“当时确实宣传得比较模糊。”然而在居民们渐渐了解情况之后,这个既能抵换物业费、生活日用品,又生态环保的垃圾分类行为,已经不断地被居民们所接受。“现在都不用我们宣传,经常有居民主动上门想要参与进来。”
垃圾分类,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标准,即便是长沙市内,分类的方式都不一样。“老百姓的分类意识比较弱,让他们一开始就去分什么可燃类、资源类等等,用户肯定会觉得很麻烦,所以我们现在只是粗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那么生活中到底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呢?“人的一身行头都可以回收。”梁明告诉记者,现在许多女生都爱买衣服,可潮流一过,旧衣服就没处处理,其实完全可以回收。“比如每台汽车里的隔热隔音垫,就是用回收的衣服制成的。”
对于垃圾回收,梁明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培养意识,“一般一个小区经过一个月的培育期,就能达到80%的参与率。” 现在的梁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市内买下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业务的快速增长让他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下一步要增加几辆货车,还要再招几个人,公司的快速发展有点让我始料未及,但这是好事,那么多坎坷都走过来了,再大的问题都能解决。”
(原标题:长沙县80后“环保魔法师”变废为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