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因“霾”兴起的环保经济 PM2.5成商家促销法宝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林维、王雅坤):据中国环保部发布信息显示,今年1-2月,全国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为37.6%和60.3%;3月,多地再次出现空气重污染状况:北京、保定、滨州、邢台、唐山、廊坊达严重污染级别,河北石嘴山AQI(空气质量指数)一度“爆表”超500以上。愈加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不仅改变了中国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使得口罩和空气净化器成为京津冀等雾霾重灾区的生活必备品;“PM2.5”甚至成为了众多商家的促销热词。到底谁在为“雾霾经济”买单?谁又搭上了环保产业的顺风车?
“一个是口罩,再一个是空气净化器,这是必需品。”
“空气净化器有买,因为屋里空气有时不太好。”
“我们家之前都没有口罩,现在买很多口罩,而且出门前都会看看包里有没有准备一个口罩。其实北京雾霾天气这么频繁,已经不知不觉改变了我和家里人的生活习惯。”
随着时常造访的雾霾天,口罩和空气净化器逐渐成为许多中国家庭的必备品。N95或3M防护口罩,大金、飞利浦以及BLUE AIR……这些国内外“空气产品”的品牌名字迅速扩大。“为了健康不惜代价”,这是记者采访民众对因雾霾导致的消费有何看法时,得到的普遍回答。
“我现在奔四了,我会不惜一切代价保重我的身体。一个是净化器不管多少钱我都会买最好的,包括口罩我都会买韩国进口的。”
“一次防止PM2.5的那种口罩——N95脱销了,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个朋友他家里有一些他的美国朋友从美国带回来的那种口罩,后来给我们分了十来个。”
空气产品到底有多热?从空气净化器的热销程度可见一斑。国内一家大型电器超市的销售告诉记者,今年春天雾霾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可以卖掉80台。
“从去年开始,因为雾霾的影响,空气净化器的销量持续攀升,比之前的销量翻了两三倍。”
网络渠道也是民众获取空气产品的重要途径。根据淘宝网发布的数据看,仅今年2月的一个星期,淘宝上就有21.7万人购买口罩。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显示,快速崛起的空气净化器产品2013年网购额达28亿元。
各路商家也纷纷瞄准了发展机遇,大打“雾霾经济”牌:绿萝和罗汉果等植物被冠上“植物大战雾霾”的创意遭热捧;旅游公司用“躲雾游”的噱头为三亚、马尔代夫等线路宣传;保险公司推出“雾霾险”健康保险产品,虽然不到一周即被叫停……而近日,贵州、福建、浙江等地旅游部门推出“空气罐头”的概念产品,不过,这引发了不小争议。
“空气罐头,我觉得不会买,空气放里面可能会变质。”
“现在的东西都不可信,都为了赚钱,欺骗老百姓。我觉得锻炼身体是最好的健康。”
实际上,不管是净化器还是空气罐头,都只是环保的末端产品。因环保投入增加催生的发展机遇还包括众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脱硫脱销设备、功能型装修材料、新能源汽车、碳排放核算等。
据环保部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入可能要超过5万亿元,环境保护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第一家碳排放管理软件公司负责人晏路辉表示,越来越多企业从过去的被动减排到现在主动转型,这给环保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也将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确实现在跟企业谈减排的事情,企业接受度非常高。他们也直接感觉到了政府和市场的压力和动力,它要做低碳转型,要不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它的客户、它的产品必须要为社会做服务,必须要符合公众的需要;同时,企业的发展要跟社会的环境相一致才行。”
中国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也表示,治理雾霾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只有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公众联合起来,才能打赢这场战役。
“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抑制过快增长的机动车污染,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才能彻底改善我们大气污染。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时不我待的过程。”